王路常惊异,脸都没了还好意思唱歌?
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抬眼看去,哪里看得见半条人影。
只剩下歌声的余韵,仿佛还缥缈在夕阳的余晖里。
风在呼啸。
夕阳无用。
王路常赶忙奔跑去追。
他怕鬼。
一直没追上,夜色渐渐袭来。
虽然害怕,但是不叫唤。
直到张老汉从草丛中窜出来,嘴中嚼着什么,咔擦咔擦的脆响,还有汁液从嘴角溅出来。
王路常口水顿时就出来了。
两人一天都没吃东西了,饿极。
“师公,你……吃的什么?……”
张老汉手中拿着的,是一些叶子一样的东西,透明如玉,如同玉叶子,但是膨大、卷曲,或白里泛绿、或绿里泛红、或全红色的,是某种树的特别肥大饱满的叶片。
“没见过?”
“没有!”
“这就是茶耳了,不说这些,练武功呢,就要板眼准,合工尺,意思就是说要按部就班,守规矩,万不能逾越,今儿就跟你讲讲规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师公,多讲讲茶耳朵么……”
“你给我听好咯,你就是不懂规矩,我现在就要好好教教你……”
“吃吃茶耳朵再教不好么?”
张老汉一脚就踹了出去。
……
特地将一身的东西都装在担子里。
不轻。
锻炼这小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意志,同时也是对其不守规矩的惩罚。
挑担子,挺胸收腹,腰杆儿挺得笔直,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双肩,如果劳累痛苦,自发的左右互换,可以扭腰收胯,保持平衡,锻炼耐力。
这恐怕是最巧妙的练武了。
就像舞蹈来源于劳动一样,武术亦是。
比如割麦子、磨豆腐、采石、劈柴、担水……
最有力量的证明,比如川地以及更北的地方,放羊的人们,就流传着一句话:“十个羊把式九个会拳。”远古时期,地广人稀,人们大多半农半牧。牧羊人为不使自己和羊群受到狼虫虎豹的伤害,手中始终提着一根木棍。上山了,羊儿吃草,牧羊人无事可做,于是便拿起手中的鞭杆练练打狼的本领,时间一久,便练成了一套棍法。于是,牧羊人也便有了武术。
羊把式指的就是牧羊人,而拳就是武术。为什么那么多的牧羊人会拳,这种拳就是用牧羊的鞭杆来挥舞几下,以达到自我防卫、攻击来犯的目的。
武术界东枪西棍的分源也出于此。
与之对应的东枪,则源于古时候,中原土地肥沃,以耕种为主,人们自然不会用西北人放羊用的鞭杆来防卫了,用的是手和腿,带铁锹的木棒,在地上一插一个坑,弯腰,撒种,埋土……
这些武功并非是师父教出来的,完全是自学自练、浑然天成,力量最大,技巧最佳,暗合天道与顺应自然的天地大势,博大精深。
一举一动,直指本源。
就是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家当,成全了多少武术大家!
张老汉一样一样的说给王路常听,他是在太饿了,老人家,禁不住,于是为了能让这个瘦削的毛孩子安心挑担子,不得不说些解乏的话。
卜空村的村人有劁猪的,有织席子的,有箍桶的,有弹棉花的,有画匠,还有村中妇女暗中做*……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人。
张老汉回村的时候,一路都抬不起头来,今日没有靠手艺吃到饭,感觉矮了他人一头。
对手艺与行当怀揣着敬畏。
今日之事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都是这个小子干的好事。</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