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二百六十一章

29天前 作者: 常子忆

吧时间:5月24日,地点:宿舍,内容:《受众分析》131-140页

笔记:

没有多少实证研究能够证明,一般来说人们使用媒介确实是因为遇到了问题,或是为了解决问题,尽管这样的情况通常并不难发现。当被问到使用媒介的动机时,人们才会回想和重新认识前面已经提及的许多预料中的“动机”类别,这的确是事实。这亦为用功能主义语描述受众打开了大门,同时也似乎表明,当被迫回答动机问题时,人们一般是如何理解白己的媒介使用行为的。

然而,总体上看,“使用与满足”理论过高估计了受众媒介使用行为的理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大多数受众群都是由各种各样、凑巧碰到一起的人们所构成,他们并不总是有着一以贯之的期望和主观动机。

受众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具体的、有意识的动机的支配,这一点直都存在争论。巴布劳对此也表示怀疑,并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采用“解释框架”来思考问题。根据解释框架,某些受众选择是有意义的而其他一些媒介接触行为仅仅出于习惯和条件反射,可以认为是动机不明的行为。这些看法与本章前面介绍过的“媒介取向”理论可谓一脉相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后面会详细阐述。

评论:

各国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时间或早或迟,开展的动机和程度多有差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这正如马斯特曼所指出的:“在每一次媒介教师的国际集会上,每一个人重新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必须树立观念,不是单数的媒介教育,而是复数形式的、多种多样的媒介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经过80多年的倡导、研究与实践,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媒介病毒”不断复制、变异、暴发,随之“媒介疫苗”也会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由此,媒介素养教育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获得了多重视角的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免受流行文化的瓦解;保护青少年,帮助他们抗拒媒介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保护国家文化、民族文化,以此来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保护主流意识形态,消除错误信仰和思想;保护消费者权益,抵制虚假信息的侵害;保护公民知情权,缩小信息鸿沟;保护大众理性判断力,远离媒介麻醉剂;保护媒介生态环境,防止媒介信息污染;保护人类心灵家园,清除媒介垃圾;保护弱势群体话语权,消除媒介歧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时间:5月25日,地点:家,内容:《受众分析》141-150页

笔记:

我们不清楚,“使用与满足”理论相对其成功而言所存在的一些缺失,究竟是源于方法上的不足,还是因为它只是反映了一种现实一受众个体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实际上是与环境有关的常偶然变和动机的虽说后者可能比前者更有意义,但是这两种解释或许都有说服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