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二百六十章

29天前 作者: 常子忆

笔记:

性别化的受众:在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关于媒介使用具有显着而持续的“被性别化”特征的观点,同样在接受分析中逐渐发展起来。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性别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媒介使用行为,某些类型的媒介是专门为女性受众服务的,也往往由女性来主持,特别是一些杂志以及一些虚构类作品。

同样,男性观众也拥有不同的媒介类型和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差异的意义,今天引起了人们更加强烈的好奇,有研究专门探讨性别的社会建构是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媒介选择的,反之亦然。这项研究,采取民族志和深度分析的方法。引人关注的是由于受社会性别经验的影响,有一种所谓“解释团体”的观点,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受众研究往往伴随着内容分析,内容分析也同样反映出媒介文本的“使性别化”问题。事实上,要将受众研究与内容分析和作品分析完全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

被性别化的受众经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一类媒介内容;特有的日常惯例;仍然可能被描述为“父权社会”——或“男性世界”等与权力相关的更广泛的结构。

评论:

由于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便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历程,无论是起初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还是后来的“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而演进,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无限的包容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透过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从而审视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和分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相似,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然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培养受众成为具有积极的媒介态度、理性的媒介判断力和正确的行为动机的公民,更加看重媒介使用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媒介意识的自觉培养,同时也突出对媒介问题的思考和决策,重视对个体的媒介行为做出自我约束。因此,尽管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价值取向的内涵多有变化发展,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则稳定不变。无论是批判范式、文化分析范式、符号表征范式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还是民主赋权、艺术鉴赏、意义生产等“超越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港澳台,媒介素养教育最终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媒介观,促进媒介生态和谐发展”。</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