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八十三章 让花成花:奇臭无比

1天前 作者: 好月月友

问六必情为何物?

稀黄酱、白糖蒜、甜酱甘露。

六必居与同仁堂,其名同样深涵意旨。

六必乃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

用大白话说便是: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

还有一条更独特的规矩!

还要从晋商说起…

在晋商字号中,“不用三爷”是一条铁打的规矩。六必居便是最典型的晋商,这也是它能兴盛多年的关键之一。

“三爷不用”,即是指少爷、姑爷、舅爷,不得参与商号的管理工作。

私企大多靠亲属起家,凭借关系紧密,团结一致,短期内便创业有成。然而,企业稍具规模后便会显露弊端:上层都是大爷当家,外招的人才没有晋升空间,自然难以发挥作用,企业就成了一滩死水。

名副其实的成也家族,败也家族。

“不用三爷”又有什么门翘?

四个字:利不容情。

大清的官场上也流行一句谚语:“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二者异曲同工,皆是看破之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自家的亲人若是好管,便不会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说了。

血浓于水,人性如此。一旦事情的处理结果与血缘关系相左,人类容易屈从于情感的本性便会占上分。

因此,人们常常说要理智。

意思就是要让决策独立于情感。

晋商便是看清了情感对利益的影响,于是干脆明言规定,让这种问题连萌芽的机会都没有。

思及此,云惠看向亢掌柜的眼神更加倾佩。

“亢掌柜,那我便先替家弟定下白糖蒜百坛如何?”

“这……姑娘当真独具慧眼!可不是鄙人拿大不应您,是这白糖蒜年年都有定额,鄙人需回去查看一番才能回复姑娘。”

“亢掌柜且宽心,民女静候佳音便是。”

“云惠姑娘有所不知,他家那小小的白糖蒜可来之不易。”

“赵大所言不错,腌制这白糖蒜要在夏至前三天将精选的白皮六瓣蒜带泥采收进铺,再经过剥、泡、晒、熬汤、装坛等多道工序。制出的白糖蒜才能光泽脆嫩,甜辣相宜。”

“听说那蒜,每头重一两二三,七八头便为一斤?”

“哟,姑娘打听得真仔细。这白皮六瓣的蒜可讲究着呢,就长辛店的李家和赵辛店的范家种得才合用。是以,所出有限啊…”

云惠点头笑笑,表示无碍。

赵大也帮着解释:“亢掌柜也实属不易,那酱菜有好几样都被宫里御定了去,自然能卖的便少了许多。白糖蒜我可屯了不少,实在不够我让你几十坛!”

“民女多谢亢掌柜,多谢赵大哥。”

“这大酱瓜、八宝菜、甘露(螺丝菜)、甜酱黑菜、十香菜、白糖蒜、稀黄酱、铺淋酱都是宫里钦定的御用小菜。除此之外,鄙人保管够姑娘用的。”

“原来如此,那民女便放宽心了。白糖蒜有几坛算几坛,我也学赵大哥自个儿藏着吃。劳烦亢掌柜再帮民女瞧瞧甜酱黄瓜、甜酱姜芽有多少存量。若在四百坛之内,民女想全部买断。”

“成!这黄瓜和姜芽色泽鲜亮,脆嫩清香,更适于配荤菜食用。”

“哈哈,亢掌柜今儿可见识了罢!”

“哈哈,见识了见识了!你那一句女中豪杰,诚不欺我!”

“呵呵,赵大哥给民女戴的高帽子还拆不下来了……不知二位可与王致和掌柜熟识?”

“呀!”赵大瞪着大眼问:“你不会还要买他那臭豆腐罢?”

“呃...有何不可?”

赵大一听啪地拍桌起身:“那臭豆腐可是出了名的奇臭无比!就我家老二好那口,上回在后厨偷吃传的整个酒馆都臭烘烘,客人连酒的滋味都品不出了。”

“哈哈,赵二哥真是同道中人。”

“......”赵大已无言以对...

亢掌柜轻咳一声化解尴尬:“鄙人也好那口。”

“......”赵大默默坐下。

亢掌柜毫不留情的冲着赵大笑:“哈哈~~你家赵三可也爱吃的很!”

“......”

瞧赵大那痴傻的样子,云惠三人很是厚道的捂着嘴偷偷低笑。

这王致和臭豆腐说来也是一段传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