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的两位大佬意见不一致,让四周的官员都不好说话,宋徽宗望向兵部尚书唐重:“唐重,你的看法?”
现场的郭仲荀等人都是军中宿将,但是考虑到李邴李回的身份和背景,宋徽宗也不愿意他们为难,唐重不一样,就是赵构赵杞当面,唐重该喷的时候照样会喷。唐重平淡地说:“既然认为所有人都无力出兵,那么就等着汴梁的结果好了,现在关键的是扬州一线,需要一个把刘光世换了,要不然就任命刘光世为亳州知府。”
原本刘光世被李纲撤掉了兵权,但是在王渊被杀以后,赵构不顾枢密院的反对,重新启用刘光世,这次张浚在曹州兵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刘光世犯了老毛病,在战局的生死关头,保存实力观望。并且刘光世没有按照张浚的命令前往应天府,一口气逃了上千里,现在驻扎在真州以北。
在唐重眼里,赵构现在恐怕也鞭长莫及,拿刘光世没有办法;可是总不能一支军队平时消耗粮草,到了打仗的时候就跑吧,更何况有样学样,现在戚方等人也在有意无意地南退。从战场角度,到了拿掉刘光世的时候了,换一个人,兴许就能在扬州收拢军队,再度将战线稳定在泗水一线;要不然就把刘光世限定在亳州,守土有责,丢失城池问罪。
“不可。”李回急忙阻止,唐重看看李回问:“是怕狗急跳墙,刘光世投奔金国?”
唐重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就等于是打算撕破脸了,李回还真是不好回答;李回支吾着说:“刘光烈让王庶撤职后被杀,刘家在长安被杨志打击,刘光世心中难免有所隔阂,还是应该怀柔为上,毕竟刘光世也是一员猛将。”
唐重笑了起来:“刘光世还在跟随童太尉北伐的时候就多次逃离战场,跟随康王以后更是每战必退,这样的人也称得上猛将?更何况,刘光烈在长安做了什么大家都清楚,王庶与杨志没有做错,李大人,都到了这一步,你还想保着那些没用的瓶瓶罐罐吗?现在金军还受阻于汴梁城下,还有时间处理这些问题,一旦汴梁失守,刘光世再度难逃,那就是要自己人杀自己人了;当场杨志、李纲为了阻止京畿路的溃兵,打了十几仗,杀了恐怕上万人才稳住阵脚。”
四周一片寂寞,谁都感受到了压力,如果刘光世到那时候逃过真州一线不处罚,长江以北的军队就会军心涣散,没有死战到底的勇气;但到了战乱的时候真想动手,刘光世手下的军队打金军也许不行,为了逃命杀自己人绝对不会手软,到时候不用金军出手,自己人就会杀乱大宋的阵营,不管结果如何,想要一战都是不可能的了。</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