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溟需要一种“社交货币”。“就像人们使用币能够买到商品和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微信朋友圈的动态发布无疑就是一种“社交货币”,通过发布动态,便可为自己打造成具有不同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的虚拟人设,通过人设获取更多的好评和认可,进而通过这种“社交货币”赚取更多的社交资源。
基于人类正常社交心理需求
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生理性和社会学决定了人必须经常不断地同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以便满足自己安全需求和归属于爱的需求,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生群体通过发布动态满足自己的日常社交需要。
(四)探究在校大学生在朋友圈的自我塑造
结合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的“拟据理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同样,在朋友圈社交中也不乏“演”的成分,比如在调查中有被问到不选择将朋友圈同步到其他平台的原因,其中便有“自我人设不同”这一选项,虽然只被17.57%的人选择,但也充分证明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他们对朋友圈一直存在着自我的人设与定位,将自己塑造成他人所期待的人,博得他人的好评和赞赏,但此时朋友圈中“演”的成分便占据了很大比重。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意义,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基础。
一、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微信这一APP用户量的大幅攀升,微信重要功能之一——朋友圈,亦已成为我国使用量最大的社交平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17年12月,微信朋友圈用户使用率已高达87.3%。
微信迭代过程中,微信朋友圈新推出了可以自行选择显示最近半年、最近三天或全部的功能。一时间许多朋友通讯录中突然多出了许多只显示最近三天朋友圈的好友,如果该好友最近三天没有动态,那么他她的朋友圈将空空如也,就好像他她屏蔽了你一般,给人一种不适感。而人们纷纷热衷于使用此项功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选择在朋友圈中展示的自我与现实中真我的差异,人们为何有时会对别人浏览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动态选择抗拒,人们发布动态与删除动态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人们使用社交个人展示平台的心理诉求等,这些问题纷纷从这一新晋功能中显现出来,也是我们需要分析与探究的。
二、研究的意义
如今,跟随微信这一APP火爆的还有“刷朋友圈”这一行为,在微信朋友圈中浏览与发布内容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晒”的过程中得到记录与分享的双重体验,满足记录生活、展示与推广自己、分享观点、寻求帮助、寻求祝福等心理需求。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