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该院保护性开发为饭店,仍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外貌和布局。为了等候祭天仪式,近百名闻听消息的人早早等在院里,一些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到场的人们首先领到了一份别致的《九九消寒图》,该图上绘有八十一个古代铜钱样子的图案,代表北方“数九”八十一天。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74岁的翟鸿起说,小时候北方的孩子到冬天都要画《九九消寒图》,除了有当日历的作用,还可记载天气变化,“可现在已消失很多年了。”该图也是这些民俗专家们特意绘制出来的。
在院中央有600年历史的古槐树下,摆好了冬至祭天的蜜供(老北京的一种点心)、果供(5盘水果)、素菜三供和香炉、烛台等供器。在民俗专家高巍主持下,主祭人常人春老先生身穿长袍马褂,登坛就位,伴随着古乐《澄清韵》,点燃蜡烛香火,然后主祭人和陪祭人三拜九叩后,常人春老先生开始读自己撰写的祭文,表达希望“万国和好、天下太平、普天永庆、共乐雍熙、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祭文读完后,常人春等民俗专家将供品分发给大家,让大家一起“享福”,随后焚烧了祭文送“神”。店家为众人准备了热腾腾的馄饨,代表祭天仪式的最后一道程序。
“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淡忘了,此次组织祭天仪式,就是吸取了古代礼仪的精华,改变了其中不健康的一面,强调现代人所期盼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将我国传统文化保持下去。”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民俗学者衡起通说,民俗专家们积极参与,半年时间的准备才使祭天仪式顺利举行。
民俗专家常人春老先生介绍,周代就有冬至为岁首的“过小年”习俗,汉代称冬至为“冬节”。明清两朝帝王在京师举行隆重的郊祭大典,民间也祭天消灾祈福。昔日祭天仪式一般在清晨五更时分举行,地点在各家院子里,主人和客人都席地而坐。清朝满族人在冬至吃馄饨,俗称“元宝汤”,意味着混沌初开,一元复始,招财进宝。
喝完元宝汤,初二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就开始了——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在北京,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要祭财神,只是祭法有简有繁。东岳庙等北京各大庙宇,也会举行祭财神的活动,过去比较有名的是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中国各朝各代、各个地方祭祀的财神不同,有比干、赵公元帅、关公、范蠡等,甚至还有太白金星。五显财神庙最早建于明代,塑的五位财神生前是五位兄弟,姓柴,生平仗义助人、救济穷苦,死后被尊为神。在南方也有五显神的说法,比较类似,但不完全相同。五显财神庙后来一度毁坏,近些年又修起来了。也有人认为五显财神是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