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05章 进京

4个月前 作者: 晚上去爬上

而且由少吏察举,不用在光禄三署为郎官,而是直接担任实职。

当然,前提是要能够通过“策试”,现在已有一定淘汰比例,与从前百分百通过不同。

当然对于宗室子弟而言,不存在淘汰,只有职务的好坏而已。

……

接下来的几日,就是紧张的筹备婚礼,刘玘抽时间还教会了东平王世子刘凯造纸术。

新长史虽然署理国相,而且是张让亲信,不过像李瓒这样的名人之后,他倒也不敢有过分之举。

更何况,李瓒是两千石,他不过是六百石,差距十分巨大。

十日之后,刘玘成亲,新娘当然是送到牛头聚家乡,一时间热闹非凡,附近的达官贵人纷纷捧场。

李瓒当然没有参加婚礼,送走女儿之后他就慢慢悠悠地赶往右北平,李宣把妹妹送到地方,随即快速离去,急着赶往雒阳。

又过了十日,刘玘去铁官取了丈八神锥、宝刀与冷锻铠,然后携新婚妻子李文君一同从家乡出发赶往雒阳,随行者还有他的妹妹阿奴以及收养的两个小童。

为便于长途行走,刘玘花了近八万钱,专门买了一辆双马大安车,供他们几位女眷乘坐。

他自己与高泽还有李文君侍女乘坐的是官家的牛车,这也是被举荐者的待遇。

第三日中午,刘玘刚刚来到无盐都亭,就看见刘凯、杨秦、粟良、李尚、荀攸、陈庆以及郡吏一大帮人在等候。

这刘凯亲自参加了他的婚礼,还送了一笔数十万的厚礼。

当然,刘玘传授给他的技术,一年或许就能挣到十倍。

李尚首先跑了过来:“刘郎,我二人商量一下,你若是做了县令,可一定要把我二人带上!”

“当然可以,不过私幕可没什么太大前途!”

汉代,虽然规定太守、国相、县令等人必须利用本地人当幕僚、曹长,不过仍然会有一部分私人幕僚从事文书、护卫等等。

当然,这些人原则上不能从事与政务有关的管理工作。

他们通常情况下也都会食国家俸禄,只要当地财政有结余。

“那又如何?现在这长史可不好伺候呢!”李尚说道。</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