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记载,人们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就已经发现了煤炭,这是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头,《山海经》上称之为石涅。
而最早关于开采煤炭的记载则始于西汉,《史记?外戚列传》中记载:窦太后之弟窦广国进山采煤,并且在采煤过程中还发生了塌方事故,压死了百余人。一次塌方事故就死了上百人,说明其采煤的规模已经是很大了。
不过到了三国时代,煤炭的应用还未流行开来,人们冬季取暖还是依靠木头,有钱的达官贵人用烧好的木炭,没钱的老百姓则砍伐些柴禾过冬。
曹亮当然知道山西(并州)素来有“煤海”之称,毫不客气地说,在晋中一带,随便找一个地方,挖一个洞下去,十有八九都会挖到煤,山西煤炭储量之丰富,确实是叹为观止的。
不过现在这些黑色的宝贝还静静地躺在人们的脚底下,未曾被人们所发现。如今许多的山都被匈奴人给烧光了,造成了木柴的大量缺乏,再过几个月就是冬天了,而并州的天气可要比洛阳寒冷的多,没有足够的柴禾,几十万并州军民的取暖就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曹亮把目光投下脚下的大地,这地底下蕴藏的宝贝可是一个好东西,只要采一部分出来,解决并州军民的过冬丝毫没有问题。
但是采煤可是一个技术活,大部分的煤炭深埋在地下几十米到数百米,甚至达到数千米,需要挖很深的矿井才可以采到煤,而且由于瓦斯、透水、塌方的事故的威胁,使得即使是到了采煤技术已经很发达的后世,仍旧不断发生事故,纵观历史,采煤始终是一个高死亡率高风险的行业。
如果有露天煤矿那就好多了,只需要挖开表面上的那层土,剩下的就简单多了。但可惜的是,山西的露天煤矿在平朔,雁门关外,距离晋阳还有好几百里的路程,且不说那一带目前还是处于胡人的控制范围,就单单依靠驴拖马拉的,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
看来想要挖煤的话,还只能是在晋中一带想办法了,曹亮把目光投向了大陵梗阳边山一带的地方,后世这一带可是小煤矿盛行,几乎每一条山沟里都有一座小煤矿。
曹亮现在手头到是不缺劳动力,东观之战俘获的匈奴兵就多达万人,再加上祁县大陵兹氏等地的俘虏,曹亮至少也能凑出两三万的青壮劳力来。
原本按照计划,这些人是在要无休止的争斗之中被消耗掉的,但现在曹亮似乎有了更好的主意,那就是让他们去挖煤,最大限度地去榨取他的剩余价值,黑煤窑可是一个吃人的地方,把这两三万人驱赶去挖煤,一年之后,能有一成的幸存者就不错了。
没办法,现在魏军的粮草紧张,养活这么多的匈奴战俘根本不可能,可曹亮又不愿意背负屠夫的骂名,白白放掉那就更不可能了,所以,让他们去挖煤,可以说是一个再好也不过的办法了。
曹亮下令将这些匈奴战俘押解到大陵梗阳带的几十个山沟里,每个山沟关押数百到一千人,这些山沟可以说是天然的监牢,魏军只需要派少量的士兵封锁谷口和把守山路,就可以牢牢地控制局势。
匈奴战俘被押解到这些山沟之时,掀起了莫名的恐惶,他们认为很可能魏人会在山沟里处决他们,然后埋尸在这里,而外面的人一无所知。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