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驾崩的消息传到了江东,孙权的第一个反应自然是认为机会来临了,但是进军需要的是准备,孙权那怕再心切,一时之间也无法筹备起足够的军队和粮草来,所以伐魏之事,只能暂时拖延下来。
主要是曹叡死得太突然了,年仅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了。曹叡在位其间,多次抵御了吴蜀的进攻,令好谋善断的孙权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吴魏之间的战争,最近的一次距现在也有六年多的时间了,吴嘉禾三年,魏青龙二年,也就是诸葛亮星殒五丈原的那一年,孙权曾亲率大军,想拨除魏国在淮南新立的那颗钉子合肥新城。
这也是吴国最大的一次用兵规模了,孙权率大军十余万亲征,除了一路主攻合肥新城之外,孙权还派出两路人马来牵制魏军,一路由陆逊、诸葛瑾统率一万余人进入江夏、沔口,进指襄阳;另一路由将军孙韶、张承率领进入淮河,直指广陵、淮阴。
魏明帝曹叡率师亲征,这也是魏吴两国的君主第一次在战场上交手,合肥新城城池坚固,防守严密,吴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也久攻不下,而且折了孙权的侄子孙泰,无奈之下,孙权只得撤兵,虎头蛇尾地结束了这次的北伐。
对于这次的北伐失利,孙权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其实这次北伐是东吴一次最好的机会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在陇西拖住了魏国的主力,孙权想着趁虚而入,一举拿下淮南,与诸葛亮配合,共谋中原。
但魏国苦心经营多年的东南防线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被攻破的,那怕是在西线战事最为紧张的时候,魏国都没有从东南战线上抽调一兵一卒,固若金汤的东南防线让孙权碰了一鼻子的灰,悻悻而返。
虽然说屡战屡败,但孙权进取中原之心一直未死,只是蜀国自从诸葛亮死了之后,休生养息,再无兴兵的念头了,吴国这边独木难支,没有合适的机会,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叡的驾崩让孙权再一次看到了机会,而从潜入洛阳的细作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更让孙权是兴奋不已,魏国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的不和,无疑让孙权看到了一线的曙光。
将相失和,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曹爽这种纨绔之子弟,孙权压根儿就没有放在眼里,他唯一忌惮的,恐怕只有司马懿了,毕竟他和司马懿是交过手的,深知司马懿的厉害。
这一次曹爽和司马懿相互倾轧,曹爽尽夺司马懿的兵权,无疑对孙权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也更加坚定了孙权的北伐之心。
此次派遣全琮进攻淮南,是孙权的第一步战略安排,全琮做为先遣部队,最主要的作用是试探一下魏国的反应,总之这次孙权所谋甚大,后续将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一石击起千层浪,吴国的进犯在洛阳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太尉蒋济认为此次吴国大举进攻,魏国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刻调动中军南下,协助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击退来犯之敌。
而都督的人选,蒋济推荐的是司马懿,毕竟在朝诸将之中,谁也没有司马懿的资历高,西拒蜀国,南退东吴,北征辽东,司马懿是战功赫赫,论经验,无人可出其右。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