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然应该铭记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
也应该多以影视剧的形式,展现那一段特殊历史。
然而问题是,现如今正在观影的人群,从以前的七零后,进化到了八零后、九零后。
这两个年纪的年轻人们,完全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批。
80后还好一些,管怎样,父母基本上都是50年、60年生人,还是经历过那一段特殊时期的。
可95前的父母只有很少一批经历过,95后的年轻人们,父母都没有经历过那一段时期。
没有经历,自然也就没有感触,自然平时也不会提起。
然后……
你指望这些人对于每年从历史博物馆,或者从历史书上见到那一段被一笔带过的特殊时期,有着什么样的感悟么?
显然没有。
那么观看电影的主流人群是谁?
虽然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观影体验,喜欢到电影院进行观看电影。
但那只是三十多以下的年轻人。
而不是那些四十多、五十多的中年人!
这些人,大多负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去看什么电影?
从一开始,定位就错了,自然不可能获得高票房。
那为什么冯导还要拍《1942》呢?
刷B格。
任何一个导演,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导演,或者站在大导演的程度上想要更进一步,就必然需要进行大场面的营造。
然而可惜,现如今国内的工业产业链并不完善,无法支撑太过庞大的场面拍摄。
换句话说,在好莱坞,可以随时拉起一千几百人的队伍,而且还会井井有条。
可在国内,想要拉起这么大的队伍,没人能够掌控的了!
这不是我们的导演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从一开始,娱乐业的工业制度并不完善所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同样的一份工。
在好莱坞,演员每天只从八点或者早一些到下午五点。
超时要交钱的!
可在国内,加班、熬夜那是家常便饭!
在好莱坞,一个剧组的副导演,除去导演本身的班底之外,还可以从相应的导演协会进行聘请。
可在国内,能够进入导演协会的,都是“精英”!
换句话说,你想要找到合适的副导演之类的,很难。
而且国内还和国外不一样。
好莱坞有着专业的幕后人员培训学校。
可我们没有。
最为直观的,那就是在如今的世纪之初,华夏没有任何专业的化妆技校!
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的服化道之中,化妆这一个项目,全都是靠着化妆师自学成才的!
这样做,不但效率低下,更是不容易培养出成才。
谁都知道,教育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种族不同的知识传播方式!
如果只靠着自学成才,那么理所当然地就会造成许多明明很好看的影视剧,可它的服化道却是一言难尽。
事实上,哪怕是在后来越发重视幕后人员的圈子里,化妆师也大都数都是野路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想要达到好莱坞那种专业化的工业道路,华夏还有着很遥远的距离。
然而到了冯导这样的地位,已经无法轻易前进一步的情况下,怎么提高自己的B格呢?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