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海市的房子。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由此告别了“海漂”生活,正式成为“海市人”。
但赵宏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尽管许多人居住、工作都在海市,却仍然只是奔波于城市里面的“乡下人”。因为他们都依旧没有海市的户口,他们的一切印记都说明他们远远不是“海市人”,他们的社保,他们的医保,随着孩子长大了还有上学的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区别多了去了。别说他们,就是他们一家在海市还是能够感受到许多的不便之处……
“小区所在的地方以前就是一个名叫‘安亭镇五村’的村子,现在,这周边还有村庄和农田。(小区附近)既没有全天候的公交车,也没有正规的出租车”
萧婉婷对赵宏说,“我朋友所在的商品房小区也算是在“环城高速公路”内。前提是如果有环城高速公路的话,那她们也算城里人了。”
这一现状,让她感觉自己朋友像是住进了一座“村中城”。她向房地产行业相关人士了解到,在海市远郊区都有类似朋友的小区的楼盘。这些楼盘几乎都距离地铁有不小的距离,周边仍是村庄或荒地。但这样的楼盘也往往房价较低,多为“刚需房”。
赵宏对她解释了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自从1996年开始,海市的房价开始加速上升。房价上涨,使得购房者需求被逼着转移至大城市的郊区。另一方面,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对海市开发浦东的政策落地,海市的地价会越来越高,买不起市区土地的开发商将会把视线投向城市郊区。而且还是原来越来越远。”
曾经在海市工作生活了四年的郭漪,对这个过程深有体会。
她始终记得1995年和赵宏在一个地铁站遇到的一个卖房子的广告。“那天,其实我就是刚刚从公司的庆祝酒宴上出来,我们曾经为了买房子,销售部有很多人,拿着小广告看着,‘莘庄的全装修现房,2000(元)一平’。我当时还跟身边的同事悄悄说,莘庄在哪儿?听起来就很远,谁会在那儿买房子啊!谁能想,一年之后,我们公司还就在那里买到了别墅作为办公场所,公司还集体购买了几栋楼,一部分是员工自己买的,也有部分是公司买的,作为以后职工的集体宿舍使用。”
1996年,随着郭漪公司的快速发展,当时还在这个小院子里办公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了,与其去租别人的房子。又眼看着房价在一天天地上涨,房租也在飞涨……
“我们想,干脆趁着公司有钱,公司员工也都挣钱了,干脆就买(房)吧。”郭漪说。
于是,她和公司员工开始了漫漫看房路。此时的苏颖夫妇手头只有五六百万元的活动资金,并且还要继续用于公司经营,所能承受的最高首付是100万元。他们只能将目标锁定在了海市的郊区,MH等新区都留下了他们看房的足迹。
在多番比较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在莘庄,因为那里确实就是交通环境等等各个方面最好的!赵宏当时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几套别墅,首付40万元,还有80万元贷款。房子在1996年年底交付。1997年3月刚装修刚完成还没散味,公司就搬去入住了,因为公司发展太快,人员办公确实是已经不够用了。
“当时,许多员工租房的期限已至,房东要涨房租,我们就直接搬进去了。因为害怕体内有残留的甲醛,房子在大冷天里面,一直都开窗通风,那个酸爽啊!”郭漪说。
最大困扰是出行不便。外地员工的宿舍就在附近,上班比较方便,可是本地员工就麻烦了。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