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正在扩建的运动场之外,我还发现,收容所原来那个小小的图书室,已经摆满了书,还有一些书没地方放,直接堆放在地上。廖姨告诉我,这些书籍都是一些好心人捐赠的。
我记得,自己上次来收容所的时候,还只有一个书架,上面零零落落地摆着十来本书,半个月就多了这么多。看来,群众的力量果然很大。
我们一路走过去,收容所的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食堂的桌椅多了,伙食也改善了,宿舍的条件好了,被单很新,洗漱用品齐全。孩子们有个固定的上课教室。
当我们一行人经过教室窗前的时候,孩子们都转过头来看着我们,目光中带着感谢和愉悦。我突然也觉得很幸福,能够帮到他们,是我的荣幸。
廖姨看了看时间,去院子里面敲了钟。孩子们一窝蜂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原来是午饭时间到了。
那个上课的老师是个年轻的女孩,我估计刚刚二十岁出头吧。她走在孩子们的最后,廖姨给我们相互引荐了。
“这是来我们这里给孩子们上课的志愿者老是,她叫伍小华,孩子们都很喜欢小华老师。小华老师,这是杨迪,我们收容所的网页、公众号还有这么多人的捐助,都离不开他的帮忙。这是他的朋友,阿玉、夏舒,收容所的这些孩子中,有一大半在到这里之前就是他们俩在照顾,这是杨迪的儿子,淮杰。你们相互之间认识一下。大家都别走,要是不介意的话,也试试我们收容所的食堂怎么样?午饭之后,孩子们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淮杰也想跟大家玩吧?”廖姨热情地跟我们介绍道。
“嗯。爸爸,小阿姨,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吧?我还没跟我的小伙伴们玩呢。”淮杰一听说,这里的孩子午饭后有自由活动时间,眼睛都亮了,要和孩子们一起玩。
我当然是尊重他的意见了,毕竟已经有半个月没有见到这些孩子们了,夏舒和阿玉肯定也很想念他们,趁这个时间,也多和孩子们相处一下,了解一下他们的状态。
“小华老师,要是不忙的话,您也跟我们一起吃饭吧?”我说道。
其实,我很佩服那些定期来做志愿者的人,在我看来,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有些人,他们也许生活比不是很如意,但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做志愿者,尽自己的能力,给弱势群体以陪伴和爱,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慈善,而且,这种慈善,是无价的。
我邀请小华老师和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是也想跟她了解一下志愿者的情况,看看,能不能为孩子们招募到更多的志愿者。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