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眠未歇①,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②。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③,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④。红板桥空⑤,湔裙人去⑥,依旧晓风残月。
【注解】
①三眠:三眠柳,指柽柳,又称为人柳。这种柳树的枝条非常柔弱,有风吹来就会时时伏倒。《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柽柳又称三眠柳。
②灞陵:古地名。本来称为霸陵,故址在现陕西西安市东。汉文帝之墓地,因此得名。三国魏改称为霸城,北周建德二年废。
③苏小恨:比喻与情人分离的惆怅。
④游冶:外出游玩。章台:秦宫殿名,因宫中有章台而得名,这里是指妓院舞馆。
⑤红板桥:用红色的木板建造而成的桥梁。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之四:“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晖。”
⑥湔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湔裙本来是为了化解灾祸,后唐李商隐《竹枝词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谓三日后她将“湔裙水上”来会,后世就用此典来借指情人或者男女情恋之事。
【典评】
这首词咏的是秋初之柳。纳兰开篇写景,抒情作结。描绘了初秋时分柳条渐渐暗黄的情景,以此抒发了他心中的惆怅与苦闷。柳条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表离别之意,纳兰的这首词也是如此。
纳兰通过写柳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词中寓情于情,基调向上而深沉。离别的情景令人不忍忘怀,整首词空灵婉约,优美动人。
上片开篇即点名了时节,“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时至初秋,一个生动的“乍”字刻画出了秋的突然而至,作为离愁别绪的铺垫。尽管这里尚未写到分别,也没有刻意去渲染气氛,可一个“乍”字,就托出了伤离别的情绪。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夕阳西下,树影渐渐拉长,哽咽的蝉声引起了词人心中的悲苦与凄凉。而“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飞絮已经落入水中化作无根的浮萍,词人空自悲切着,无人诉说。
转至下片,词人的心中仿佛开朗了些,他温柔地写下“长条莫轻折。”别轻易地去折那柳条,尽管离别就在眼前,却莫毁了这些许柔情。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这几句颇有些柳三变的影子,可纳兰显得更利落,既然已经在红桥之上,再无法挽回什么了,索性就告别吧。晓风残月依旧,伊人已去,空留悲怆。
苍凉的景是为了衬托心中的悲凉。词人看着这阑珊的世间万物,只能在无奈中品着这良辰美景。整首词情致凄婉悲伤,是一首咏物佳作。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