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的一片忠心,朕尽知矣,房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李世民这么问,就是觉得可以了,但对于朝政,他尽量保持不直接做决定,这样就能避免他与朝臣的对抗,这是这几年当皇帝之后,李世民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房玄龄自然是能听的懂李世民的意思的,出班奏道,“臣以为,都可。”
皇帝没意见,宰相也认同,这事,就算是拍板定下来了。
然之后,李世民又道,“既然如此,那咱们接下来再议一议,这三所学院的配置,以及建成之后的管理。”
修建不是难事,管理起来才难,李世民不能让这些学院,成为世家子公开培育自己势力的存在,所以,他需要在建立之初,就给这些学院,制定一些可以方便他控制的规矩,这,就得一条一条慢慢的捋了,反正,学院也不是一下就能建好的。
“陛下,臣建议,如同善阳医学院一般,将这些未来即将落成的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纳入朝廷的教育体系之中。”
“如同医学院一样?”
本来打算安心看戏的孔颖达,听孙享福所奏之言后,顿时炸毛了。
此前,善阳医学院的山长孙思邈,被定为从三品,那是因为孙思邈医治瘟疫,个人功劳很高,孔颖达虽然感觉这事不妥,但最后还是忍了,现在你又要把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纳入教育体系,等同于医学院,那岂不是说,以后在大唐的教育方面,与自己品级相当的,又多出来三人?
一旦在国家层面认可了这些教育体系,那以后,他们儒家的地位,将会越发受到挤压,朝廷上,现在已然是武夫当道的局面了,可想而知,今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孔颖达和那些只顾自家利益的世家子不同,他身上肩负着将儒学发扬光大的责任,这种要触及儒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他自然要发声。
“陛下,臣以为不妥,农夫,工匠,商贾的教学,可不能与士人同列,这天下,终究是要士人去管理的,必须排定主次,臣以为,农,工,商学院,只可定义为民办学院,如同各个地方家族的族学一般,朝廷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支持,却无需非要将其纳入国朝的教育体系。”
还别说,孔颖达的话,也有不少人出言子赞同,有些,是把儒家学说学到了骨子里的书呆子,有些,则是不想看到王,杨,朱等家族把持这三大学科。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各种反对言论也都冒出来了,有的说,将教育体系扩大这么多,人手本就捉襟见肘的朝廷,根本没有办法支撑。另外,这三大学科出来的人,只适合辅助做事,不适合做主政管理,不能将他们与士人一概而论,应该保持士人的优越感,这样,才能让他们今后在管理农工商的时候,有足够多的威严。
有赞同者则是说,农,工,商的教学,根本用不到朝廷的人手,因为,朝廷现在除了那些实习生,真正的官员体系,除了士人,便是军人,支撑这三大学科教育体系的人手,会从行业中挑选,根本不会影响朝廷运转。
而且,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在这三个方面加强之后,大唐国力开始蒸蒸日上,朝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将其规范化,形成体系,纳入监管。
当然,这两派的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等他们争论了一番之后,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这个问题是他抛出来的,如何让大家同意,就是他的责任了。
为什么说是‘如何让大家同意’呢?
因为李世民知道大唐现在有这样的需求,而这些学院建起来之后,如果不让朝廷去管,岂不是让它白白的成为了为世家输送人才的基地?
他知道孙享福肯定明白这一点,所以,在给孙享福眼神示意的同时,也给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投去了目光,作为一个帝王,从世家与世家之间,到阶级与阶级之间,要把握好各个方面的平衡,真的是很难,往往明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他也不得不用一些手段,委婉的推进,才能达到目的。
就比如此前孙享福和李靖等人提到的军事学院,在没有把握掌握它的平衡之前,李世民一直不敢实际运作起来,由将门世代把持军事,就跟世家掌握政治一样,非国家之福,可如果只让平民百姓来学习军事经验,这又等于是在挖这些将门子弟的后路,这些大将军们个个都是人精,谁会愿意?
与其让朝廷花钱,给这些将军们培养后代,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先在家里教着,等他想到了破局的办法的时候,再落实不迟。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