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级别的企业非常穷,在计划经济时代省市还会下拨点款项让他们勉强生产,可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资金基本上都用在了其他方面,这些小厂没有资金维继,产品又落后品,基本上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工人的生计都很困难了,这样的企业自然也没有派出人来。
从这些全国范围内选出的人才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一是国家电子产业虽然基础广泛,各个省市都有相关企业,可是最好的企业只在四五个省市地区,也就那么三四十家而已,其他那些多如牛毛的企业基本上就是凑数的,躲不开破产的命运。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电子产业的人才还是不多,从七八年恢复高考到现在的八五年也有三届毕业生,而且选拔人才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五十岁,为的就是想要把建国后第一代电子产业大学生也囊括进来,比如王元他们就是这一代人,年纪基本上在四十五六岁左右,但即使这样,最后也只来了一百二十几个人,可以看出这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太少了。
现在华夏大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一共加起来才二百多人,平均一个年级五十多人左右,王元那一代的学生更少,一个专业也就一百人左右,有很多人后来因为那混乱的十年荒废了学业,现在已经转行去干别的事情了,真正在这一行做下去的也就只有一半不到,最多的只是那些普通工人。
当然,不是说普通工人的水平不够,事实上这一次来的有不少都是从最基本工作做起的工人师傅,他们虽然不是大学生,甚至连学都没有上过,可是靠着实践和钻研一点点积累下宝贵的经验,为此获得了省市乃至国家级别的劳模等诸多殊荣,这些人也在培养范围内。
来的这一百多人算是国家电子产业最好的技术人才了,当然,这肯定也不是全部,只是被各个企业派过来的人,有剩下的那些人很多已经成了工厂的顶梁柱,当上了工厂领导,他们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到首都来参加什么技术比拼,另外一些人则是不愿意参加这种
“这些人也算是够了!”
黄坤看着名单微微点了点头。
名单列的很详细,每个人来自什么企业,从事什么技术工作,工作水平如何等等。
“老黄,现在国家的电子产业跟六十年代也差不多呀!这么多年没什么进步!”
一旁的谢喜德也拿着份资料感叹,显然对这点人才不太满意。
“老谢,进步还是很大的,六十年代国家有几个专业人员?除了咱们这帮老家伙外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国家四处建厂,很多设备都是从苏联进口,下面的人连说明书都看不懂。
你看看现在,这么多的人才,都是各个企业的骨干,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
黄坤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