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章 德不配位

1个月前 作者: 熏香如风

曹操龇牙一笑:“文若之言,与我相合。奈何老父,不纳忠言。先前,我已亲劝。老父却言,‘汉室忠臣,岂独王子师一人’。实无言以对。”

“明公当知。王太师,坚忍质直,刚正不阿。时董卓乱政,权倾朝野。百官噤声,贤臣远遁。唯王太师一人,不屈臣节,不改忠心。巧设苦肉连环计,诛贼臣于天子阶下。”荀彧直问:“明公以为,曹公今日之权势,比董卓何如?”言下之意。嚣张跋扈如汉贼董卓,皆死于王允之谋。曹嵩不过中人之姿,又岂能与敌。

“文若慎言。”恐曹操怪罪,程昱出言相劝:“曹公乃汉室忠臣,岂与董贼相较。”

“卑下失言,明公勿罪。”荀彧这便告罪。

“无妨。”荀彧心直口快,一片忠心。曹操又岂能怪罪:“可有权宜之计。”

程昱言道:“迁都乃出王太师之意。若陛下不许,此事当可再议。”

“天子虽未元服,却有明主之相。”荀彧答曰:“禁中传闻,天子亦早有迁回旧都之意。”

“原来如此。”程昱这便了然。

于朝堂而言。孤悬关东,远不如洛阳八关锁固。更加二百年帝都京华,亦远非甄都行宫可比。天子身侧黄门,亦恋京中子弟。故时常于天子耳畔提及。更加举朝东迁,本为辟祸。今,史侯西入汉中,合肥侯南下江东。近忧皆成远虑。此时重返旧都,亦正和时宜。

“大河冰封,出行不易。”荀彧言道:“料想,即便举朝西归,亦是来年之议。尚有数月之期。琴瑟不调,解弦更张。明公何不趁此良机,以劝曹公改意。”

荀彧正人君子,才智高绝。孰是孰非,心似明镜。此事,乃因曹嵩倚仗曹操威势,争权而起。王太师不得已,唯迁都以辟。

亦如王允所言。

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自先帝崩于困龙台上。贼臣当道,朝政日非。若非王太师力挽狂澜,江山恐已易主。譬如大病初愈,万勿轻动。再起党争,朝廷分裂,乃至血流不止,一命呜呼。

其中厉害,曹操焉能不知。奈何曹嵩心高气傲。先前因故免官,辟祸琅琊。骤然失势,门前车马渐稀。所谓“欲扬先抑”。一朝复起,争权夺利之心,尤胜先前。曹操虽苦劝,奈何油盐不进,一意孤行。

若换成旁人,曹孟德手起刀落,何必空费唇舌。

正如荀彧所言,曹嵩争权,乃症结所在。天下三分,各方势力,犬牙交错,非明主不可维系。此时若任人唯亲,是非不分。乃至吏民离心,更落人口实。内忧外患,被群起来攻。顷刻间,飞灰湮灭。尸骨无存。

曹操焉能大意。

万幸大河冰封,天寒地冻。城中冰冻三尺。甄都权贵,醉生梦死。如何能受舟车劳顿,举家西迁之苦。

时局未定,尚可转圜。

如何规劝老父,曹孟德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谓关心则乱。史上曹孟德为报杀父之仇,屠戮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诚然。杀父之仇,虽不共戴天。然终归“冤有头,债有主”。如曹孟德这般,累无故百姓,惨死无数。亦世间少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