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听到谢慕华的说话,十分赞同,沉吟道:“走桑干河,封闭燕山,再攻克幽燕,的确是上上之选。”
“是啊,所以我还有一件事要做,做完了,我就要亲自带队前去幽州,主持幽州战役了。”
谢慕华的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神色:“萧燕燕亲自坐镇幽州,契丹主力如今云集燕赵。这一仗只要打赢了,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从此以后,契丹就再也不足为患。”
曹彬诧异的问道:“谢相公现在还要做哪件事?”
这位老臣子一下子就想歪了。在他看来,朝政已经平静了下来,军队差不多都捏在谢慕华的手里,要做的事应该不是很多了。难道说,谢慕华非要自己当了皇帝,然后御驾亲征幽州?去学一学赵光义?
“这件事,我一个人是绝对做不完的。需要曹相公等军中大将鼎力相助。”
谢慕华严肃的说道:“事关军队。”
曹彬心中莫名其妙一个激灵,军队自古以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就说三国时期好了,曹操掌握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没有称帝,地位已经等同于皇帝。后来,司马家依样画葫芦,将曹真等人消灭之后,掌握了整个魏国的军权,篡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一个帝王,如果捏不住自己的军队,那就只是个空架子。可是历朝历代,能够把军队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帝王,其实并不是很多。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唐末藩镇割据,打得烽火连天的局面了。
“谢相公请说,老夫洗耳恭听。”
曹彬既然有了疑惑,也就不再自己乱猜了,索性等着谢慕华自己说出来好了。
谢慕华思索片刻,这才开口道:“还是先从赵普说起吧。从唐末开始,藩镇割据,各方势力,只要能掌握兵权的,纷纷自立为王。有些人,尽管没有自立,其实也跟自立是一样的。唐主完全成了摆设。这样的局面,直到太祖皇帝基本上统一中原才算结束。这里边,曹相公的功劳十分宏伟,是我们汉人的大功臣。”
曹彬听谢慕华说到他的得意事,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辅佐赵匡胤,灭国平天下,本就是曹彬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谢慕华接着说道:“当初太祖皇帝开国,赵普一再以石守信等执掌禁军为忧,并说细察石等皆非能统驭部下之将才,进言太祖皇帝对藩镇大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立国之后,赵普进谏太祖在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大宋的军、政、财、文权力分立,防止藩镇跋扈与地方各自为政。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武臣专权,政变频繁的局面。赵普这个人,本事是有的。”
“他的办法其实不错。枢密院有发兵权力,却不统兵。三衙领军,可是没有皇帝的命令和枢密院的公文,连一百人都未必能调动出来。兵部,权力被枢密院和三衙分去不少,已经形同虚设了。所以我准备对军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次改动。”
谢慕华这段话刚刚说完,曹彬就问道:“改?其实,我虽然是被剥夺了统军的权力,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服气的。不过,这个办法,却是把军权全部集中在皇权上的最好办法。”
“所以,我不是要一下子全部将他打破。而是要做一点点改良。”
谢慕华得意的笑了笑。
其实,宋军的体制已经十分接近于现代军制了,三衙几乎就等于中央军委,枢密院担当的是国防部的角色。而士卒的轮防和将领的调动,也颇有可借鉴的地方。
在整个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之中,这样的军制,是仅次一例。
可惜的是,宋朝的皇帝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宁可把数十万大军放在开封府,看着他们烂掉,腐朽下去。空有好的体制,却没有用到正点子上。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谢慕华的做法,就是要将后世中国的军制,修改一番加以利用:“我本意是把大宋按照军事区域,划分成五块。开封府不会长久的作为都城存在,迁都洛阳,有虎牢关为屏障,有黄河天险,有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这里,我准备用作中央直属军区。河北、京东,要肩负起北上抗辽的重责,他们的任务最重,士卒也最为精锐。这里就单独化作一块。西北,平定民族纠纷,像另一只拳头,顶住北方游牧民族的腹部。东南,商业发达,物产丰富,可以用作水师基地。西南,要不断朝西南方扩展,交趾不光是我们的目标。缅甸等国,不能仅仅是用一个属国的名头就打发了我们。千百年之后,再看我今天的决定,或许就能验证到是非对错了。”
曹彬其实并不是很想把那些小国都给吞并下去,他们很穷,路程又远,并不好管理。要是真的把缅甸等东南小国都吞并下去的话。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宋每年要花费很多钱财去治理这些地方,潜移默化,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国度。真的值得吗?
可是看到谢慕华那张毅然的脸色,曹彬住了口,那就做吧。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