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牧场,再加上各种畜牧业副产品加工厂的设立,使得这些牧民定居下来。他们不但定居下来,田豫还将他们登记造册,进行户籍管理,再加上推广教育,这样一来,很快他们就和普通的汉民没什么分别了。
而田豫在立了大功后,被刘厚封为幽州牧,成为幽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幽州生活这很多少数民族,而田豫素来为北方少数民族所敬畏,用他任幽州牧最适合不过。
在田豫的管理下,辽西、右北平这些地方已经牢牢控制在大汉手中,成为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在这里建立大型盐场并没有什么危险。
不过这个地方再往北就不安全了,起码现在暂时还没能控制在大汉手中。再往北就是玄菟郡、辽东、乐浪郡等地方,这些地方在东汉灭亡后,就被当地的豪强控制。
现在形势更混乱,不说逃到这里的乌丸人,扶余、高句丽、百济这些小国都对这里虎视眈眈。有些内阁大臣例如邓芝、马良等也担心在右北平、辽西这些地方建立盐场会遭到这些势力的袭击,会不安全。
毕竟盐是战略资源,大规模的盐场肯定会引来很多人的眼红。不过诸葛亮、郭攸之等接触军事较多的阁臣则老神在在浑不在意。因为他们都知道小皇帝的军事抱负,知道这些小国翻不起大浪,而且也蹦跶不了多久。
根据考察回来的工作组介绍,在这个地区建立盐场有地形和气候两方面的有利条件:其一,这里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其二,这里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里的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自然获得大部分阁臣的赞成,至于担心安全问题的马良、邓芝等人,他们也不过是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而已,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反对在这个地方建盐场,尤其是看到诸葛亮等主管军事的阁臣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们自然也心里有数了。
于是,内阁通过了决议,决定在这里建立大型盐场,按照工作组考察回来的情报估算,光是这个地区产出的食盐,就可以供应全国百姓使用,算是彻底解决用盐问题了。
等这里的盐场建成之后,相信国内的盐价会大降,使得人人都能吃得起盐。到时候全国盐场产出的盐,不但足够供应大汉的百姓使用,估计还有数量不菲的食盐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去赚点外汇。当然,盐由国家专卖这一基本国策是不会动摇的,这一点几乎在任何朝代都一样。
一直躲在一边旁听没出声的刘厚在内阁做出表决后,终于开腔了。刘厚参加内阁会议就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他并不会干涉阁臣们开会,只有当他有好的建议,或者看到阁臣们得出明显谬误的结论时,才会跳出来横加干预。
别看着几位阁臣都是聪明人,但是有时候也会误入歧途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知识面的局限性等,他们的决策有时候并不科学。而刘厚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受过较为全面的科学文化教育,高深的理论不懂,但是有些时候的确可以对一些不科学的事情进行辨别的。
这次他之所以开腔插话,并不是因为几位阁臣选择的这个地方建盐场不科学,相反,他也觉得这个地方选得不错,他开口说话是因为刚才听考察团介绍,选择建盐场的地点是泥质海滩,于是他想起了一事,想给大家一个建议。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