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篇》,说的是孔夫子在同一个问题上,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等都不相同,造成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
而性格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情况。所以,这些心理学研究人员首先要对人的各种性格进行归类划分,还要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归类划分,然后研究不同类的人对不同事物的心理反应,最后要研究的是怎样才能改变这些人的价值取向
这些问题很复杂,并不是那么容易研究清楚的,不过,幸好这个世界的人还没有经历过知识大爆炸,人们的经历少、受教育少、知识也很匮乏,相应的,他们的思想远没有后世人那么复杂。
三国时代的人性格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类型,价值取向类型也很少,而且有忠君思想的人占了大多数,这为研究工作带来了便利。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心眼比较少,心思比较单纯。当然,只能说大部分,也有那么小部分人心眼之多、心思之复杂足可以流传千古,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智者,或者叫谋士。
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陆逊、贾诩、许攸、荀攸、郭嘉、陈宫等等,排名不分先后,还有一些没有列出来,这些人的智谋故事都是流传千古的,可见他们的智慧在历史上也是可以占一席之位的。
好了,不说那么复杂了,言归正传,还是说回曹馥的问题,曹馥性格较为耿直,不贪钱财美色,对曹魏很忠心,而且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对这种人用威逼利诱的方法是无法奏效的,送钱财、送美女、送官位这些手段对于他这种性格的人不但起不到作用,可能还会有反效果。
曹操当年就是不懂得心理学,送这些阿堵物给关公,想靠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收买关公,奈何关公是位“义士”,十分之讲义气,对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所以曹操始终无法收服关公的心,最后关公还是挂印而去,然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找他的刘备哥哥。
曹馥的情况和关公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个体。但是,他们虽然不完全一样,却有很多地方有共同点。
例如,他们都比较讲究“义”,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都比较阳光,性格上比较正能量。
对付这一类的人,可以用差不多的方法,那就是要以“大义”来感化,唤起他们心中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明君,选择辅助谁得到天下,才能真正地使国家强盛起来,使天下太平,使百姓安居乐业。
对于曹馥这样的重点人物,转化部门是高度重视的,他们甚至聘请了心理研究院的教授,为他量身订造了一套“学习课程”对他进行长达一年多的洗脑教育。当然,这件事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转化敌人的核心人物,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能做成,那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是巨大的成就,其意义请参考我dang对末代皇帝溥仪的感化工作。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