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三十四章 交错

2021-09-04 作者: 贰零肆柒

楚军西进、宛城飨宴,身为秦使的熊启在抵达后的当日就往咸阳派出了使者。从宛城到武关六百里,六百里的路程昼夜疾驰,两日时间使者就到了武关城下。

武关乃关中四塞之一,就在丹水以北的山涧内。关城北倚岩崖,南临绝涧。虽不如崤函谷险峻,却也是非易攻之地,尤以关前的四道岭最为崎岖。百二秦关之谓,说的正是四道岭这段只容一骑通过,守军能够以二敌百。

著名的关塞都不仅是一个关塞那么简单,除了依仗天险,更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武关虽在丹水以北三十多里,但丹水上有荆紫、竹林二关,武关河由北至南注入两关之间,河上又有一道关卡:白阳关;在武关东面八十里,距白羽城一百四十里的地方又有一座富水关。

若是不从丹水北上,而是从临品顺汉水北上至绞国的锡穴(今白河县),再从甲水(今金钱河)溯水而上,经沣邑(今山阳县),就可以直插武关后方一百八十里的上洛(今商洛)了。

这条实际上是武关道的支路上津道。此路先秦便已存在,只是唐时因为安史之乱,为了开辟新路所以大修,因为路经上津县,故名上津道。然而甲水上也有漫川关,且此道崎岖路远,即便唐时经过大修,一旦武关道重新恢复通行,商旅迅速转回了武关道。

绕,绕不过;拔,二可敌百。战略之重,‘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率领三万中尉之军,两万卫尉之军的赵亥就驻守在这里。熊启派遣使者入关,他迅速将使者拦下,询问议和的结果。

“禀将军,主君令我携书信于大王,未告议和如何。”使者有些木讷,装书信的匣子就捧在胸前。赵亥很想夺过来一看,可想到这是给大王的书信,他犹豫了几次还是放弃。

“那荆王如何?丞相谒见否?”赵亥再问。

“见矣。”使者连连点头,“主君刚至,荆王便召主君谒见,后又设宴以飨。”

“哦?”关令府内并非赵亥一人,当日一箭射伤荆轲的郎中令齐褐也在。齐褐与赵亥对视一眼,道:“荆王可知大秦欲割两郡之地于荆?”

“知也。”使者并不想在武关耽搁太久,他道:“主君方至,荆王便召之。听闻外舅芈仞也至,又召芈良人与其一会。席间。知我大秦欲割两郡之地,先是不信,后待主君令人奉上两郡简策地图,方难掩悦色,荆人将率亦是如此。似说荆人每下一地,皆要授土封闾。”

使者尽数说起在宛城所见,只想早点离开,他说完这些,赵亥又问道:“荆人士卒若何?舟楫重车若何?”

“禀将军,小人如何知晓军旅之事。”使者讪笑。见赵亥还是板着脸,只好道:“宛城内外尽是荆人军幕,士卒听闻前军得益,俱思一战。其人每日皆追问军吏,曰:‘秦人今日至何处?秦人今日至何处?’”

使者说的都是自己在宛城看见的、听到的,这是宛城常态。不过他也担心自己所见为假,又道:“小人所见如此,然亦或荆人伪之,还请将军……”

“你可曾见荆人雷鸣之器?”一个新的声音。听闻使者是从宛城返回,亚里士多德四世和毋忌立即赶来。

使者是熊启舍人,一见白狄大人又是俯首揖礼,道:“曾见一二。”

为了让拖曳火炮的挽马有个马厩避雨,炮兵营地就设在城内。楚军少年炮手是一边作战一边训练,因此城内城外都能听到炮声,也能看到一堆大炮拖进来拖出去。使者到达的当日,显然看到了火炮,也听到了炮声。

“可否详说一二。”毋忌心中一喜,也对使者揖礼。

“雷鸣之旗,发是必有雷声,不发时六马挽之,便如、便如一段丈余之梁柱。”使者并没有亲眼目睹火炮发射,只是听闻了炮声,但火炮还是见过的。“其载于四轮马车之上,招摇过市。每每此时,荆人士卒便在路旁纵观,神色各异。”

“丈余之梁柱?”毋忌将使者的话翻译。对火炮的描述早就见于国尉府的简牍中,汧水之战虽然天色昏暗,但章邯、赵勇等人都有陆离镜,看的很仔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