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傅宜生被任为晋军第3集团军第10军军长,负责指挥津浦线北段战事。
中原大战以蒋的胜利宣告结束,张汉卿得以接管华北,共节制晋绥军。年底,傅宜生率部移防绥远。
因反蒋失败,第10军缩编并改称第35军,辖第72师、第73师。上将军长傅益生于1931年8月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傅宜生与宋元哲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傅宜生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倭前线。
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宜生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
1935年4月,傅益生叙任陆军二级上将。6月27日获颁二等宝鼎勋章。
1936年,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公然窜到归绥,活动傅宜生主持华北亲日政权。面对日军在绥远的侵略、诱降活动和德王分裂祖国、叛国投敌的行径,傅宜生怒不可遏。
傅认为到了“不得已时”,11月8日召开军官会议,进行军事部署。会上,傅对大家说:
“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绥东、绥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打!”“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倭死而无怨。”
11月15日清晨6时许,日本驻蒙古军政府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挥5000余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
傅宜生亲临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部队星夜奔袭,出敌不意,抄袭敌后。日伪军猝不及防,至18日上午7时许,全线溃退。红格尔图战斗以我全胜告捷,傅军击退敌人反扑后,乘胜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战略要点大庙。至此,绥远抗战胜利结束。
1937年抗倭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统领晋绥抗倭军事全权。晋绥军共编第6、第7两个集团军,傅宜生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奉命在雁门关布防。
日军以雁门易守难攻,倾主力向平型关进攻,傅部奉命驰赴平型关接替第6集团军。
占领东北以来,倭日关东军在东北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种师团,其中甲种师团之第1师团、第8师团和第23师团于37年7月在热河赤峰集结,与之配合的尚有关东军的陆航部队及战车部队。
“辛将军,我部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之令移防雁门关,这塞外之地还请将军多加照料。”傅宜生明显放不下自己的地盘。
“傅将军,非国战我等且在西南地域逍遥自在,你塞外风光可好,可这刀子风割脸啊!”辛报国身上有着畅鹏的影子,对民国军阀的习惯看不顺眼,说话亦不客气。
“既然国战,你海湾军怎么地便不对战于敌?”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