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吃过的最难吃的食物槟榔算一个,还有就是鱼腥草。鱼腥草,是在贵州吃的,应该正宗。味道让人直作呕。
至于老鼠,除了小青外,沈石还没发现对其念念不忘,换着花样吃的人。
若是放在现代,《舌尖上的中国》制片人非他莫属,也就那个传说中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可以与他较技了,毕竟他是一个丢到沙漠也能写出食谱的男人啊!
而小青与他……嗯!般配。
想一想吧!别人家正常吃食。就苏轼家,一大盘老鼠上了桌。小青与他不仅吃的开心,恐怕还会评论的有模有样的--肉很紧实,很香。什么的。
如果有他们带头,烤羊肉串什么的,是不是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叫烤鼠肉串了。
反正沈石上一辈子,没少听说个别不良烤羊肉串的,根本不是羊肉,是用老鼠肉代替羊肉的。
记得那时候自己年轻,肉不够吃,没有足够的肉票,一次外出吃羊肉串,大家都喝高了,再上羊肉串时,沈石正好和老板的眼光相对,老板的那种暧昧眼光后来位听说老板的羊肉串是老鼠肉做得。
这个时间,苏轼应该出生了吧!
要不找一找苏轼。不给小青找个共同爱好的吃货,自己是别想安生了。
“石儿,吃了这碗粥,好好休息一下,还有三个时辰便开考了。”
直到沈石来送粥,沈石才发现:什么?三天已经过完了。自己这是听她说了三天的老鼠?
沈石看了下小青,然后看向小咕噜,意思很明确:“你能不能在不吃她的前题下,吞她几个时辰?”
沈石的目的很简单。只要给他几个时辰,把题库一做,再把几个文人大佬的论语注一背。这就齐了,应该是考的中的。
这要感谢大宋立国未久,大佬们还不多。
一如当年的沈石学马哲,没那么多的大佬们加内容,那马哲也就薄薄的一本,上、下册加起来也没一百页。
再看沈石穿越前的马哲--你说两句,我补充两句……啧啧啧,全成了大部头,真心同情以后的小学生。
而且这玩意儿就与大宋的半本论语一个兴致,不是真正坐上那个位子,谁会有那耐心听你瞎比比?
小咕噜打了哈欠,等沈母出去后,直接把小青一拍。然后便看见小青直接化了原形。
小咕噜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千万别咬!”沈石提醒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