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分立在大殿两边钟楼和鼓楼下的殿中侍御史,正在不断往这里望着,高岳害怕老是回头,会先召来殿院弹劾,便不再望郭子仪,而是端正笔直地站好,闭上双眼,在心中不断演练着操作程序。
随后升殿开始,文官自东宣政门,武官自西宣政门,各自进入,沿着长长的阁道,入正衙“宣政殿”。
最后宣政大殿上,宰相、中书门下两省官员立在香案前,其他文官在殿廷之东,武官在殿廷之西,各自按品秩等次分班站好,每班都以尚书省官员为首。而左右螭头柱下,各有名秉笔的史官负责朝会记录。
郭子仪因是中书令,故而也和常衮、刘晏等一起在香案前。
不久皇帝李适自西序门而出,御扇合拢,遮住他的颜面,直到他坐在御座上后,随着声“开扇”和“文武左右厢平安”的呼喊,御扇打开,皇帝的面容就出现于百官面前。
“升殿!”这时手持笏板的文武百官一批批坐下于各自席上,接下来便是“正衙奏事”的环节。
其实代宗李豫朝,很少在宣政殿举行正衙奏事,有事多与宰相要员于紫宸殿商议,或开“延英召对”,可李适刚登大统,所以宣政殿的常朝制度也就恢复起来。
另外,唐朝宣政殿常朝,文武百官都是坐在席上的,取“坐而论道”之意,这个制度在北宋初被取消,一日上朝时宰相范质坐着说事,赵匡胤就说“朕眼睛昏花,爱卿持书来给我看。”范质刚将文呈上,回来时却发觉坐席已被宦官悄悄撤走,从此北宋官员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百官奏事。”李适望着大殿上密密麻麻的文武臣僚,如此说道。
颜真卿第一个上奏,这位身躯胖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只见他离席出班,站在中央,手持笏板,奏称右银台门大明宫客省,本是用来安置外夷使节、上书言事、待命之人的地方,可代宗之世,这些人累年都得不到合适处分,有不少人居然留在客省达十年,加上他们的奴仆、牲口,每月都靠朝廷度支发钱供养,浪费巨大。
“可遣殿中侍御史前去处理,拘押者无罪的放掉,事情了结的遣送掉,应当得官者叙任合宜的官职,不当得官递送回去继续守选。”御座上的李适口齿清晰,条理严谨。
随后他又问香案前的宰相常衮,冢宰可同意否。
“颜吏尚所言甚为公允,陛下处分合宜,国家之福。”常衮当即回答说。
接着颜真卿又奏了第二事,他态度激动,抨击在京的回纥、粟特胡商,违背禁令,穿华服伪装唐人,长留京师者达数千人,回纥人每月自鸿胪寺、胡商每月自长安、万年二县县廨里领钱粮,月费高达四万贯,胡商又趁机于城内凿坊墙、坏规制,经营市肆、邸舍,收取美利,日益骄纵,更有杀人越货、**我唐妇人的劣行,先前屡治不效。而今请陛下下定决心,遣送回纥、粟特人归国。
李适听到这话后,便再次诚恳征询宰相常衮的意见。
常衮缓步而出,对此事他的意见是:“颜吏尚只见回纥之害,未如大行皇帝通察秋毫,知回纥虽同禽兽,但亦有可用之处。”
御座上的李适,听到常衮这话,手在御座扶手上狠狠抓了下,可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句“哦?”
看见圣主一脸好奇的表情,常衮怡然自得,接下来慢条斯理地说出回纥、胡商的好处来。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