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悬寺,是拓跋宏到达洛阳后,命始平王拓跋勰亲自带人修建的,并且定为皇家女眷上香祈福的寺院。与其说这里是一座尼寺,倒不如说这里更像是一处宅门院落,正殿之内,立着宝相庄严的金身佛像,殿后便是倚着山势分布的禅房,掩映在青松翠竹之间。
寺院之内,还建有一座九层浮图,层层檐角上都悬挂着金铎,四面窗扇都用朱漆涂刷,门扇上嵌有金钉,极尽庄严华美。明悬寺的围墙,都仿照宫墙的样子,有十余丈高,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各开有一处端端正正的大门,远远望去就让人心生敬意。
除了姑子居住的地方外,明悬寺内还建有莲花池、藏经阁、珍玩馆、茗茶苑,数不清的金银玉器、琉璃杯盏存放在其中,供冯妙随意赏玩取用。可如此阔大的寺院,里面住的姑子却并不多,冯妙见过面、认得出的,只有五、六人,都是家世清白的修行女子,平日里循规蹈矩、姿态端方,跟青岩寺里的情形完全不同。
可再多的珍玩经史,也填不满冯妙心底里破开的裂纹。她发疯似的想念那个只见过一面的孩子,不知道他在哪里。没有亲娘在身边,他能不能吃得好、睡得好。灵枢和素问轮流陪着她,怕她作出什么自伤的事来。只有冯妙自己心里清楚,在找回孩子以前,她不会允许自己倒下。
冯妙时常弯起双臂,作出一个怀抱孩子的姿势,向自己证明那个孩子真的来过,她还曾经真真切切地抱过他呢。他的五官手脚都还那么小,拳头握在一起,就跟一颗核桃差不多。
每次从回忆的美梦中醒来,她都只能面对一间干净整洁的禅房。这里是皇家专用的寺院,所有的姑子都洁身自好,没有任何一件小孩子用的东西。除了她的记忆,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那孩子真的存在过。她连自己有没有流过眼泪都不知道,只觉得每天清早起来时,软枕都是湿透的。
她也曾经问起过,离开那天东篱发生了什么事,素问怕再勾起她担忧的心思来,只略略地告诉她,王玄之放火烧了东篱的后院,引开了西昌侯派来的兵士,让她们有机会乘马车离开。
冯妙没再多问,追问下去,只会惹来更让她无法面对的答案。萧鸾本就已经对整个王氏动了杀心,发现冯妙和新出生的婴儿都不见了,他只会更加暴怒,并且把怒火全都发泄在王玄之身上。
她终于明白了,那天一勺勺喂着鱼汤时,王玄之深邃如海的目光,也终于明白了,那句“只想把最好的给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在鱼汤里放了迷药,便是替冯妙做好了决定,让她能毫不犹豫地离开。
他愿意倾尽所有,换她四时安好,包括献出他自己。
想到萧鸾,冯妙心里的裂纹就又扩深了一寸。虽然她一直表现得毫不在意,可亲生父亲的绝情冷血,还是狠狠击碎了她心底最后一丝盼望。在她从小到大的梦里,父亲一直都是一个温润敦和的男子。她幻想过,这么多年的分别之后,哪怕父亲另娶了心爱的妻子,她也代替阿娘原谅。没想到,他根本不爱任何人,他只爱生杀予夺的权力,只爱自己。
要站在权力最高点的人,都要这样绝情冷血么?
在浑浑噩噩中过了十来天,明悬寺中忽然开始准备一场祈福法事。素问私下向熟悉的姑子打听了,才知道是宫中的小皇子满百日,天子要带着皇儿和他的母妃一起,到明悬寺上香。听说皇帝特别看重这个新出生的皇子,提早五天就命人来准备,东西都用上好的。还说小皇子怕生,闲杂人等当天都不得出门,免得惊扰了他。
素问转告冯妙时,她就像在听发生在不相干的人身上的事一样,不知道宫中近来是哪个妃子得宠,有幸生下了皇子,还能得到皇帝如此爱重。
祈福法事当天,冯妙终究还是忍不住,悄悄绕到前殿,躲在高大的金身佛像背后,想看一眼究竟是哪个妃子得宠。她不想承认,其实也想看一眼拓跋宏,问问他为什么带走了自己的孩子,又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来看她。
躲在佛像背后的角落里,远远地就看见象征帝王权柄的华盖缓缓行来,冯妙的心也跟着被无形的手高高举起。究竟有多久没见过他了,半年还是十个月?冯妙睁大了眼睛,牢牢地盯着华盖之下的人影。隔得太远,真的看不大清楚,她只觉得那人步履稳健,行动间俨然是一个睥睨天下的帝王,既熟悉又陌生。
心口跟着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视线忽然被水雾蒙住了,冯妙抬手用力揉了揉双眼,近乎贪婪地看着那人。明悬寺的住持早已经等在门口,向拓跋宏跪拜行礼。拓跋宏微微抬手,示意她起身免礼,接着回身扶过一名抱着婴孩的女子。
那道俏丽的身姿,连着她怀中三个多月大的婴儿一起,毫无预兆地跃进冯妙的视野。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