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好奇的史克良京。
以后,他就特别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文章,读了许多类似内容的书刊和报道。原本以为这些是不同的事件,但读多了,就产生了疑问:这或许讲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被人为地编排得越来越离奇,甚至船名也变得十分不同:“玛丽亚”、“圣女玛丽”、“玛丽.谢列斯塔”、“玛丽亚.蔡列斯特”等。
有人说这是艘英国船,有人说是加拿大的,也有人说是美国的。总之,与所有古老的传说一样,传到后来全走了样。
史克良京决心把事件的真相搞个明白。自孩童时代起他就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长大后于1963年趁去伦敦出差的机会,专门到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图书馆作了查证。那儿似乎保存了一切这这类神秘海事的报刊和书籍。
查证肯定了上述事件并非虚构。船的实名叫“玛丽亚.谢列斯塔”号,是艘不大的木质帆船,可它在航海史上的名气绝不亚于哥伦布的旗舰“圣玛丽”号。它的神秘故事,就像20世纪初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那样广为流传。但图书馆工作人员笑着告诉史克良京先生:“有关这艘船的故事,虽有一大摞书供你读,可其中99%是虚构的。”
史克良京当然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仔细鉴别,终于找到了一份有价值的材料——1873年英国海军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据此他又参照了英国和美国历史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总算搞清了事件的前后经过。
在西北风的吹送下,英国三桅帆船“简.格拉栖亚”号已经靠近欧洲海岸。它正完成自纽约至热那亚(意大利)的煤油运输任务。1872年12月4日正午,船长根据太阳高度测定了船的位置是北纬38°20′、西经17°37′。从这儿到直布罗陀海峡剩下不到400海里,只需2天就可到达了。天气晴好船只正常,大卫.莫尔霍斯船长正放心地起步回自己的住舱就在这时,他听到前方观测哨的叫喊“在左舷两个方位有一艘帆船!”
几分钟后,就看到了这艘船的侧影,是一艘双桅帆船。莫尔霍斯船长用单筒望远镜望了望,感到十分疑惑:这船走得好怪,怎么忽左忽右的,有时还使船艏钻到浪里,船艏的小三角帆怎会倒在左舷,而后面的条形帆又偏在右舷,主桅上则完全是空的,怎么扭来扭去的?操舵的在干什么?这样走法,3个月也到不了美洲。
船越来越近。按常规,“简.格拉栖亚”号在桅杆上升起了两面“E”、S”的旗子,这是旗语,问“贵船如何称谓?”但对方没有任何表示。莫尔霍斯船长又举起望远镜,这才察觉,该船无人操纵,所以轮舵会忽左忽右地乱摆
“简.格拉栖亚”号向不明的船靠去,距它约百米时,船长终于看清了。啊!那艘船正是“玛丽亚·谢列斯塔”号!真是奇遇,真是奇遇呀!船长十分高兴。
由于两船是相向行驶,一错开就会越来越远。两船相遇时,莫尔霍斯发觉船上有点乱。船长越想越不放心,决定掉转船头去探个究竟。
很快,“简.格拉栖亚”号靠近“玛丽亚.谢列斯塔”号并与之保持并行。可“玛丽亚”号上仍不见有人上来。于是船长举起了喇叭向对方喊话,但仍无回答。海员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而不安。特别是船长,他与“玛丽亚”号船长美国人勃里格斯是老朋友,两人自幼就认识,几乎同时成了船长,又在同一年结婚,友谊非比寻常。所以莫尔霍斯船长一遇到“玛丽亚”号总是十分高兴。可这次怎么啦?
船长命令大副带两名水手上去看个究竟。船长以忧虑的目光注视着小艇靠上了“玛丽亚”号,他切切实实地为朋友捏着一把汗。
大副等三人上得甲板,船上没有人出来询问。由于系缆已断,风帆随风摇摆,一忽儿打在桅杆上,一忽儿又打在横档上,劈啪作响。一个怪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前货舱是打开的,舱口盖板朝天放在甲板上。
由于前舱敞开着,舱底已积了不少的水,大约有1米深。乱七八糟的绳缆散在甲板上,有的还甩到了舷外。
总之,一片狼藉,一片寂静。
......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