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1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8)

2021-09-03 作者: 尹建莉

宽容是这个世界的润滑剂,世上有多少痛苦和悲剧是不宽容造成的。而一个人不宽容性格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从婴孩时期的一些小事上开始的。

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他的行为其实和“自由”毫不相干。理性的缺失使他无力主宰自己,他的放纵和毫无章法,是自觉意识的丧失,是选择功能的失效。他一方面被欲望控制,另一方面想去控制别人,他的行为正是长期压抑的后果。这样的孩子,他内心软弱无力,由于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力,其实是恐惧地活着——如果大人不承认这一点,认为孩子不自觉是为了更快乐,那真是太不理解孩子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一个人若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便失掉自由。”[11]

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体味了宽容,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心胸狭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别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有力量选择健康的东西。

“只有这样一种人才是自由的,这种人愿意使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获得自由。”[12]只要是正常的爱,给孩子再多也不会把孩子爱坏了。就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走到悬崖边上会自动停止脚步一样,一个心智正常的孩子也知道自由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他可能会由于缺少常识有一些小过失,却会自动获取经验,自动校正自己的行为,使小过失成为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

注释:

[1](法)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467页。

[2](美)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34页。

[3]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57页。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133页。

[5](美)费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149页。

[6]转引自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76页。

[7]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20页。

[8](英)A.S.尼尔,《夏山学校》,王克难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5月第2版,98页

[9](英)A.S.尼尔,《夏山学校》,王克难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5月第2版,97页。

[10](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任代文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319页。

[1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298页。

[12](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第1版,21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