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606.第606章 俘兵,疏通运河

2021-09-03 作者: 终南左柳

不过在没有飞机,没有火车的时代,想要实现这个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过也正是这样,却也激发了顾同心中的另外一个伟大构思。

“重新疏通、开凿隋唐大运河!”早朝时分,顾同掷地有声的对群臣说道:“建元三年,注定没有大的战事,各处风调雨顺,理应与民休养,不过帝国新建,百废待兴,与其坐等,不如奋争,我们哪怕是牺牲一代人的辛苦,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锦绣河山,疏通大运河,重新连接南北,这不仅可以促进民间贸易往来,也有利于朝廷对各地的管辖,是以朕决定,重新疏通大运河,并且在燕京到通县之间开凿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之间开凿会通河、东平到济宁之间开凿济州河,朕估算了一下,较之隋唐运河,将航线改成直线后,从燕京到临安将会缩短一千八百多里的距离,试想一下,对于南北商贸,文化交流,将要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贸然听到顾同想要疏通、开凿新运河的想法,群臣们都内心惊慌万分,怕顾同又犯下当年隋炀帝好大喜功的错误,可是在听完顾同的全部想法之后,群臣们心中一合算,发现如果只是将原先的运河疏通,开凿的三段运河耗费的民力、财力都在朝廷的支撑范围内的时候,群臣们当即就同意了顾同的建议。

不过顾同却并不打算用自己的人来修建这条新运河,嘴角带着几分坏坏的笑意,顾同先是向陈季常问道:“季常,辽东一战,我军俘虏到的女真、高丽降兵有多少人?”

“回禀陛下,共计有十一万人,其中女真兵将五万,高丽兵将七万多人。”陈季常想也不想,就将数目呈报上来,看得出,帝国的军队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本帐了。

对于陈季常的表现,顾同是十分的满意,也对自己当初决定将军务上的常规事情感到十分庆幸,庆幸之余,顾同的思绪又回到了这十一万俘虏身上,在稍微一沉思之后,顾同就将工部尚书胥鼎、工部侍郎程致远以及户部尚书张嘉贞、户部侍郎温良四人叫了出来,看着掌管帝国工程和财政的四大臣,顾同带着几分睿智和通透说道:“胥鼎、程致远,你二人散朝之后,就迅速制定出新运河的工程示意图,张嘉贞、温良,你二人散朝之后,配合工部的构思尽快制定出一份银钱的用度计划出来,当然,人力成本就先不要加进去,有十一万免费劳力,如果不用,就这样白白养活着他们,朕的仓库,岂不要给他们吃空了。”

原来顾同是想借着十多万俘虏来修建、疏通新运河,这样一来,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繁重的劳役引发国内民众不满乃至造反的情形了。

对于顾同这神来一笔,不仅是胥鼎、张嘉贞几人,就连其他大臣也都感到心中豁然开朗,此刻,大臣们才发现,原来俘虏还可以这样使用,想到这里,群臣们不禁有对顾同心生万分佩服。不过佩服之余,还是有一些大臣感到担忧,只听御史台的一位御史说道:“陛下,您的想法固然好,可是十几万异族将士,如果聚集在一处,难免会发生骚乱,且运河沿线都是帝国繁华之地,如果这些降兵惹出事端,到时候恐怕会动摇到国之根本啊!”

御史的话,让顾同心中一震,之前他只想着利用俘虏来修建新运河,却忘了这无异于将老鼠放在米缸之中的害处了,想到十几万女真、高丽降兵一旦在江南繁华之地闹事的景象,顾同立刻就感到头大如牛。

就在顾同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将这十几万降兵利用好又不会导致叛乱的时候,一向足智多谋的何方站了出来,只见何方缕着胡须,悠悠笑道:“陛下勿忧,十几万俘兵,不过是没了牙齿的老虎,没有什么好怕的,臣以为只要将高丽、女真俘兵分而治之,以夷制夷,在加以重兵监管,就算是心有不服者,怕是也难以翻出什么浪花出来。”

“分而治之,以夷制夷,重兵监管。”何方的十二字方针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听到这十二个字,顾同一下子就联想到历史上蒙古骑兵远征欧亚大陆时候的一些手断了,思路打开的顾同,立即就对陈季常安排道:“季常,限你半个月之内,将十一万俘兵打散编排,记住,每一营要高丽俘兵多于女真俘兵,并且给高丽俘兵管辖女真俘兵之权,同时,命令贺胡子、萧成两个人,给我派出重兵看管好这些俘兵,什么时候大运河修好,这些俘兵就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当然,不管是开凿还是疏通,难免会死人,只要死的不是咱们人,死的不多,就让贺胡子和萧成二人自己看着安排,不过可别给朕闯出什么大的乱子出来。”

顾同的话说得有些隐晦,但是依着陈季常的聪明和对顾同的了解,他又怎么会领悟不到顾同言语之间的深层含义呢,微微一笑之后,陈季常就点头应承了下来。但是让顾同还有陈季常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一点点私心,却也造成了修建新运河的时候,有过半女真、高丽俘兵死伤的惨痛发生,这也让后世的史学家,在谈到这条最终被命名为京杭大运河的新运河的时候,都不禁为永远倒在这条运河两侧的女真族、朝鲜族俘兵感到悲戚,不过悲戚之余,大多数的史学家都对顾同的这一用意感到佩服,因为正是顾同这样的部署,让这条连贯南北的生命线,消耗的‘成本’降到了最少,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高丽、女真降兵,只是‘成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