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后撤行为,如果有可能,甚至会反咬一口,对强大的敌人来杀一个影响深刻的回马枪,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可谓是屡见不鲜,甚至有可能就此反败为胜,扭转战局。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1943年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上德军实施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当时被斯大林格勒惨败阴影笼罩下的德军,面对苏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只能选着暂避锋芒,徐徐后退。
可后退并不意味着就此认输,特别是在德军指挥官,素有“闪击伯爵”之称的德国军事天才,曼施坦因元帅的眼里,撤退更是一种将拳头收拢过来,积蓄力量再次打出去的好机会;于是当德军把力量续足,那只凶猛的左勾拳终于冲着苏军的下颚猛然轰了过去,经此一役,苏联大败亏输,为此甚至来之不易的战场主动权都险些丧失殆尽.........
武立中将虽然师从中国,学习军事,但他的骨子里却向往着苏德战争的波澜壮阔,也正因为如此,那场经典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武立自然很清楚,既然清楚就想模仿,有些这份心思,就要付诸实施;
武立中将可谓是毫不犹豫,因为在承受丧子之痛,底牌毁灭的情况下,他很想通过一场坚决果敢的反击作战,让对面的敌人明白,无论是先进的装备,还是无畏的战士,都抵不过他武立的中流砥柱,只要有他在,那便是越军中的曼施坦因,将会用一个接一个诡谲的战术赢得难以置信的胜利。
于是乎,他在接到“百灵鸟”被动电子侦察站被摧毁,独生子惨死荒野的消息后,他虽然悲痛,但并为失去信心,毕竟他手里还握着威力强大的苏制重型火箭炮,保留着数量可观的战略预备队,只要措施得当,利用这些尚为完好的作战力量,不是完成不了当年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称下创造过的辉煌.........
武立中将之所以敢如此行事,是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中国军队了,要知道中国和越南在军事领域可谓是系出同源,在以往的作战当中,因为战法相同,战术相近,两军就好像是在互相照镜子,如果不是军服不同,语言迥异,说是一支军队也不为过;
即便是武立中将嘴上并不承认这点,但骨子里还是会有意无意的运用这些早已刻在心田的战略战术,所以他很有信心的在地图上判断出中国军队进攻的大致方向、兵力构成和具体战术,基于以上,熟悉中国军队都到骨髓里的武立中将,在面对中国军队排山倒海的攻势时才没有显得慌张和害怕,甚至还为此制定了一套大胆的诱敌深入,伺机围歼的反击计划。
然而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复制曼施坦因的诡谲战术,至少武立中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选,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他的对手,中国军队并不是当年的苏军;
更何况凭借着几年来在众多新式装备的陆续服役,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展现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中,便是战术战法上的深刻改变,因为改变所以不同,因为不同所以迥异,因为迥异导致自以为号准中国军队脉搏的武立中将,出现严重的战略失误.........
“这还是中国军队吗?他们怎么变成了这样!”
从越军前线指挥所撤出来之后,这个问题,不断拷问着武立中将早已千疮百孔的脆弱心灵,没错,现在的中国军队已经让他变得陌生,变得难以置信,更变得令他无比恐惧,“飓风”火箭炮营从齐射到收拢撤退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可中国反击火力的反应速度却比这个时间快上数倍,以至于己方的炮弹还没有落地,自己的阵地便被对方摧枯拉朽的消灭殆尽,还有毁灭“百灵鸟”的三枚诡秘难测的炮弹,长着翅膀,打得准确,犹如中国武侠小说里的点穴神功,这意味着只要那些中国人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己方的死穴,然后毫无顾忌的猛戳下去.........
“他们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就在两个月之前,中国军队的表现也和过去几十年里一样,毫无新意,怎么这次却..........”
武立中将坐在苏制卡斯吉普车上,神情忧郁,凌乱的头发随着车身的晃动,不断飘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一丝先前精细儒雅的风范,就好似一位欠了债的落魄大叔,犹如被丈夫赶出家门的可怜小媳妇,带着无尽的悲戚和苦楚,喃喃自问着:
“不,这不是中国军队,他们不是,我了解他们,他们绝不会有这样的战术,绝不会.........”
虽然已经南撤数十公里,但武立中将依然不肯忘怀数个小时内中国军队的表现,因为这几个小时实在是犹如地狱一般,将武立中将每一个神经都摧残得千疮百孔:
中国军队的步兵与其说是突击进攻,还不如说是一个个独立的炮兵观察哨,只要前方遇到阻碍,立即呼叫后方的火炮,用最猛烈而精确的炮火,对着牢山上的明碉暗堡挨个点名,精心构筑的牢山碉堡群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中国军队以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消灭殆尽;
至于炮火就更不必说,不但打得狠,更打得远,而且还打得准,以至于越军以南四十公里的纵深地带都无法避开中国军队火炮的猛烈轰击,数个炮兵阵地、通讯中心、指挥机关、后勤补给站都精准的火炮打成齑粉的同时,也打得越军官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原本有秩序的后撤,逐渐变得杂乱无章,最终演变成雪崩似的大崩溃.........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