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致仕的时候,是享受三品侍郎的待遇,又管着市舶司,每年过亿的进出,自然是非比寻常。
只是置身官场之后,李清照突然有了别样的感觉。
按理说她出身显贵,又嫁得好,至少前半生无忧无虑,神仙中人,见解自然不同。后来虽然历经变乱,但是先在军中,后又到市舶司为官。这份经历放眼天下,也是独一无二的。
奈何李清照在做事的时候,总觉得有掣肘,总觉得不舒坦。
圣君英主,天下焕然一新,怎么还有掣肘?
李清照想不明白,直到有一次她跟同僚争执,结果有人说自大宋立国至今,便是如此了。
一句话,似乎点醒了李清照。
眼前的大宋朝,到底不是从头开始的。别管做了多少改变,到底是老赵家的天下,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还是有那么点味道,是万万没法消除的。
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提前致仕,并没有留恋。
等她到了扬州之后,不断接见各方名士,甚至也登坛讲学,渐渐的,李清照有了一番别样的想法。
“易安居士,你这是要让朕做不孝之人啊!”赵桓幽幽道。
李清照怔了片刻,急忙道:“官家守护江山,中兴基业,光大朝廷……所作所为,堪称至孝!”
“既然至孝,又怎么能刨祖坟?”
“官家,老臣窃以为非是官家不孝,乃是祖宗留下的格局不够。譬如始皇,一统六合之后,自称皇帝,革新天下,定下诸般规矩,皆是从前秦王所不曾为的。更自号始皇帝,世人会说始皇帝不孝吗?”
李清照说完,偷眼看了看赵桓,发现官家面色如常,她索性继续道:“官家收回了燕云之地,开疆拓土,如今我大宋疆域辽阔,胜过大唐。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文治武功,皆冠绝历代。臣斗胆恳请官家,行始皇帝事!”
“焕然更新,重订典章!”
李清照说完,颤颤跪倒,伏身请求。
赵桓沉吟不语,心中却是起伏不定,思前想后。
朱熹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名气,跟他精辟的正统论说有很大关系。可若是再过一百多年,到了明朝,还会纠缠正统吗?
对不起,不会了。
大明朝可是相当自信的,三代之后,就他一个正统,不服气都忍着!
明朝人的自信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就拿西晋来说,他们要庆祝大晋立国,从哪里开始?
高平陵之变吗?
那是能拿得上台面的吗?
靠着腐朽萎靡的世家大族谋夺天下,西晋从立国之初,就是一副亡国之相。
当然了,大哥别笑话二哥。
大宋的立国也不怎么样,陈桥驿黄袍加身,欺负孤儿寡母,哪一样能拿得出来当国庆日?
为什么大明朝硬气?
朱重八出身贫农,没吃过元朝的俸禄,他的家人几乎都死在了天灾人祸之下,他不欠元朝半分。
至于小明王,一个娃娃,谁又会当真?
老朱是真的一刀一枪杀出来,拿回了丢失五百年的燕云之地,恢复了华夏盛世的版图,开创三百年基业……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杀功臣,杀贪官,杀豪强,杀一个血流成河,依旧百无禁忌。
几千年的历史,也就这么一个了。
唐太宗李二算是圣君吧?他的文治武功摆在那里,自是不用多说。可是他们李家本身就是西魏八柱国出身,是地地道道的武将勋贵世家,自然而然,要对武人好一些。
这倒不是否定李二,只是说他出身如此,而且也凭着高超的手腕,笼络住了群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从个人能力而言,是无可挑剔的。
当然了,唐朝在立国之前,就缺少对武将的约束,弄出了天宝十节度,弄出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的事情也落在了赵桓头上。
他的确做了太多的事情,把大宋朝从里往外,都给折腾了一遍,加上开疆拓土之功,赵桓足以傲视历代官家。
可是说到底,他还是姓赵,国号还是大宋,奉行的法度还是大宋的刑统。
如果说赵桓驾崩了,再过几十年,重新回到了原来,依旧是文恬武嬉,乱成一锅粥,也不用太惊讶。
毕竟大宋从立国开始,就是如此,又有什么好惊讶的。
“朕光复燕云之时,也说过要重开天地,再造乾坤!”赵桓低声叹道。
依旧匍匐地上的李清照沉声道:“还是不够!官家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啊!”
赵桓失笑道:“更大的魄力,那就要更改国号了。”
“臣以为未尝不可!”李清照眼前一亮。
赵桓顿了顿,思量片刻,就摇头道:“行不通的,就算是朕改了国号,依旧能改回去,只是如此,远远不足以改天换地,不行的。”
赵桓喃喃自语,随后让李清照起来,还给她赐了酒宴。
从行在出来,李清照有喜有忧。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