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编剧确实对得起自己的薪水和分红奖金。
而且他们做的还不止这些。
如果只是这些小细节微调变动,周易自己就能做,不会感到惊喜。
真正令周易感到惊喜的地方是,三名编剧为这版剧本注入了一种小清新的文艺气息,更增强了其中的浪漫英雄主义色彩,偏偏又丝毫不影响剧本的整体架构和打戏风格,反而使得整部剧本就像是一首刀丛里的诗,清新隽永而又锋芒凛冽,含蓄从容而又杀机毕现。
剧情中既有“能持刀向人”的任侠勇烈,又有“不解持照身”的克己宽恕;既有“忍看朋辈成新鬼”的悲愤凄然,又有“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慷慨决然。
男主角的人格魅力跃然而出。
看到最后,决战到来,峥嵘毕现,真可谓侠肝义胆真君子,冷艳凄绝独臂刀!
为了和这种整体格调相配,独臂刀的动作设计注定是冷艳凄绝的。它不同于《五毒门》的毒,不同于《冲霄楼》的霸,独臂刀因独臂而冷艳凄绝,这个词足以形容一切。
尤为难得的是,剧本中的情感戏十分精致。
三位编剧虽然没有大修大改,但偶尔的妙趣横生,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方面很有功力,也很有生活阅历。
看来《太极宗师》的情感戏同样可以稍微放心了。
从《五毒门》的侠义,到《冲霄楼》的忠义,再到《独臂刀》的情义,正东完成收购以来,开篇连续三部小成本动作片真是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继《冲霄楼》的完美改编之后,编剧组再次在《独臂刀》的原作基础上,奉献了精彩改编,可谓匠心独运。
全片场面和格局确实不大,只是怒向刀丛觅小诗。
虽是小诗,却很精致,这就够了。
没人会把它当成史诗巨作来看待。
如果非要往大了搞,就像前世徐克的《断刀客》,视角太高,与传统背离太远,实在太过残酷,只能算是不成熟的实验片,当时票房失败,毫不足奇。
毕竟这种类型片承担不起太沉重的主题。
周易非常清楚这点。
他一直向主流观众靠拢,绝对不搞前世徐克那种被证明失败的片子。
这部《独臂刀》中体现的忍和义,仁和恕,都是主流观众能接受的东西。这和《冲霄楼》类似,别看《冲霄楼》里的打戏血腥残暴,但其中体现的价值观都是主流观众能接受的。
前世徐克的那部《断刀客》却不行,那部片子火候太过了,就像走火入魔一样。
说它太过,和片中打戏动作无关。
调料放到极致,菜自然就变了味。
导演的个人风格做到极致,自然会和普通观众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
尽管那部影片的动作戏是极致暴力冷酷的,确实惊艳,奈何片中人物都是极致癫狂的,架空世界更是极致扭曲的,而且动作戏终究少了独臂的冷艳凄绝,更显粗砺暴躁。不能说这么拍不好,只能说导演的思想太过激进超前,剧情太过残酷,主流观众根本接受不了。
周易不采用这部片子的拍法,是理所当然的。
还是原版《独臂刀》更好,更贴合主流观众。
主角方刚本是家仆之子,读书少,但性本善,朴实淳厚,情深义重,堪称典范。
师傅大侠齐如丰担心他幼年目睹父亲惨死于复仇贼人之手,心性难免有碍,故而时常教导他:“能持刀向人,不解持照身。”很简单的诗句,却耐人寻味。师傅希望方刚外能除暴安良,内能修身养性。既要除别人的暴,也要除自己心中的暴。刀是凶器,若不能修身养性,迟早反噬自己。人人都可以拿一把刀指着别人,那很容易,只要有匹夫血勇即可,但又有多少人能拿刀当镜,照一照自己的灵魂?那需要大侠齐如丰那样的人生智慧。影片主题就此得到深化和升华。
可惜这位大侠只教了方刚,却忘了教自己的女儿和其他徒弟。
方刚学得很好,奈何只有他学得好。
这恰好造成了他断臂的悲剧。
但正因他学得好,断臂之后,他依然能找到一生挚爱,最后报偿师恩,携手退出江湖,远离是非。剧本中没有直白的过度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换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十分精致。这种表现形式就像小诗一样隽永,确实是刀丛中的诗,是全篇难得的亮色。这部影片在编剧方面,就是不重场面,只重情怀,尤其是男主角方刚的话,本身就是一首好诗:今日报了师恩,从此远走天涯,做一个种田的农夫。
最起码周易看得非常满意,三名编剧果然不负众望,功劳不小。
不过他们在正东影业的薪水确实很高,即便是改编剧本,年末也会有不菲的奖金分红,绝对比其它二线公司给编剧的待遇要高,但他们确实有真才实学,值得正东影业高价拉拢。
这样一来,其它小公司就很难挖角他们。
尊重人才,公司才能长盛不衰。
(请力所能及的读者朋友来起~点~中~文~网订阅本书正版,谢谢支持!)(未完待续。)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