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82章 压力陡增

2021-09-03 作者: 炎宗

中大与台北故宫的关系很好。

作为中大诸学院中对东方文化及历史研究最专业的新亚书院,因为钱穆老先生的关系,与台北故宫的关系,那更是没话说(有传闻,在新亚创立之初,台“总统府”每月资助新亚书院三千港币,持续三年之久)。

金耀基本人现在的户籍就在台岛,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毕业,“国立”台岛大学法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

这些学历烙印,无一不说明,他与台北的关系,很铁。

金院长接手新亚书院三年多时间,对书院的发展有相当的功绩。正是他的决策和坚持,新亚书院才得以搬迁到沙田中大的新校园内,让新亚书院的综合教学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他本人对学院的教学风气抓的很严,同时还很注重学生及教授的互动、实践教学等,这让新亚的名气直线上升。

学生们,还是很怕他的,连眼前这三位富家子弟,都有些“闻金色变”。

今天一大早,他就从报纸上发现一则事关新亚书院教授与学生参与的新闻。

《东方日报》《南洋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了新亚书院十来名教授,还有著名文物收藏家刘作筹先生的鉴定文书,那是两幅董其昌的小开册页的真品鉴定说明。

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

可媒体在副题的报道中,开始将目标锁定台北故宫,认为台北故宫藏假!

这就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两者一结合,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新亚书院教授,公开质疑台北故宫专家的权威。

金耀基赶到书院,就此事询问了那十多名参与鉴定的教授,逐渐将许佳闻、许家耀和罗大伟三人揪出来。

金耀基端着烟斗的手,一抖一抖的,眼睛扫过面前的三个学生,声音低沉的问道,“你们说说吧,今天媒体上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说清楚,过几天有人找来,学院可没办法帮你们担着哦!”

罗家的律师楼,是新亚书院的法律协助单位;许家耀所在的船王家族,大名鼎鼎;许佳闻家的小天星轮渡,港岛的交通支柱之一,这三家都是新亚书院的捐赠户。

而且,这三位学生,算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品学兼优”,所以金院长都有印象,故此,他的语气,还算是温柔。

罗大伟瞅瞅许家耀,这件事组织工作,是由许家耀和许佳闻负责的,但当初在向学生会提出申请,举办“首届香江中大学子藏品交流会暨无底价小拍”活动时,是以三人名义共同提报的。

“报告院长,学生许家耀,谨记新亚校训,明诚为先,不敢胡言乱语。”许家耀与许佳闻对视一眼后,点点头,他率先发言。

金耀基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说。

“事情这这样的。”

“本院的旁听生卢灿,就是在图书馆旁边开了家茶室的那位年轻人,院长应该也有印象。”

听许家耀的话,金耀基点点头,他确实有印象,那是老卢教授的孙子,当初路易斯.嘉里答应他来旁听,还是自己同意的。怎么这是和他也扯上关系了?

金耀基虽有疑问,但没打断许家耀的说话。

“卢灿喜欢收藏,因此与我们三人关系不错。那两幅董其昌的纪游册页,正是他收来的。他找我们三帮忙鉴定,我们的意见出现分歧。”

“许胖子,哦不,许佳闻认为这不可能是真品,因为他听说真品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我和大伟认为,这两幅画的风格、题跋、字体、钤印,无一不表明,这就是真品。”

“因为意见分歧,我们便找到校内多名教授,帮忙鉴定。”

“很荣幸,我获得胜利,教授们都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真品。”

“因为这件事的讨论,让我、许佳闻还有罗大伟认识到,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一定知识,但真正鉴定,还欠缺很多。因此,联合卢灿的藏品、我们三人的藏品,想要举办这样一届藏品交流会。”

“至于媒体怎么知道?对不起,我不清楚怎么回事!”

许家耀不慌不忙的推出一套说辞,这套说辞自然是他们四人早已经编好的。

金耀基的眉头皱了起来,许家耀的说法,听起来很合乎逻辑,也符合学院提倡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的教学理念,但偏偏他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尤其是媒体曝光这一环节——不可能这么多媒体,突然性的爆出相似的内容。

怎么看,都有人为推动的痕迹。

“你能保证,媒体方面不是你们的缘故?”金耀基的目光再度盯在发言的许家耀脸上。

“向上帝保证,我与媒体没有任何联系!”许家耀说的非常坦然。

呵呵,他玩了一个小小的字眼,“我”和“我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他确实与媒体没有任何联系,联系工作都是许佳闻做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