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明无奈的说:“我也想做粮食生意,成为富商巨贾,能去的话我早去了。”
“这倒也是。静安公主自嘲的笑了:“那岭南如何,夫君也说过那里的水稻,能每年成熟三季,如果能将那里的粮食运来,虽然比不上我朝的产量,但应该也不至于杯水车薪。”
“你说的是东南亚吧。”赵启明解释说:“那里的粮食产量的确很高,可是住在那里的人太少了,粮食产量也就跟蜀地差不多,现在还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他说的没错,虽然东南亚水稻产量,在世界上也能排的上号,但那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现在的东南亚没有足够的人口数量,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粮食产量其实根本不怎么样。
“蜀地天府之国,我朝除了关中和山东各地,蜀地的粮食产量最好,如果南方的水稻产量和蜀地相当,这生意就能做。”静安公主若有所思:“更何况如果贸易进行下去,总会有人愿意过去种粮,再不济也能从中原移民过去,到时候借助当地的气候条件,产量自然能比现在更好。”
赵启明好笑:“你果然是想发展殖民地。”
老实说,静安公主还是很有眼光的。赵启明承认自己鼠目寸光。他想到的是东南亚的情况,静安公主看到的却是未来。能长时间为汉朝运送粮食,这属于国家的长远之计,的确可以不在乎眼前的得失。
“如果是平时,妾身也不会理会那弹丸之地。”静安公主不明白殖民地的意思,但也知道赵启明是在取笑她,所以说到:“但是想到我朝连年作战,粮食肯定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为了南方的粮食,必须要去接触,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的确是未雨绸缪。
如果真正发展出粮食贸易,除了我朝对匈奴的连年作战所需要的粮草,还能在国家大面积出现灾情的时候,缓解粮食的短缺情况,这就是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好处。
要知道即便是赵启明那个年代,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所以就算再地大物博,粮食方面也还是有需求的,如果能提前开始发展海外的粮食种植地,对汉朝来说绝对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想法是好的。”赵启明说:“但是你忽略了个关键的问题。”
静安公主看着赵启明。
“还是要海船。”赵启明道:“现在已经商队去南越通商,做的是珍贵木材的生意,还能走陆运,南越以外的东南亚,必须走海运,不然的话时间太长,陆运的成本也高,如果没有海船的话,这就肯定是亏钱的买卖。”
“又是海船?”
真说起来,赵启明对粮食的生意其实也很有兴趣,所以朝静安公主说:“去年计划进行的不错,已经有商队从南越买到木材回来了,往后肯定还会去,如果真的能把海船造出来,既能运粮食也能运木材,哪怕只是租船也有的赚。”
听完这话,静安公主笑着道:“但正如夫君所说,前提是要有海船。”
“这就是现在要解决的难题。”
静安公主点头,然后沉思起来。
看样子,这位汉朝公主是真的想要发展东南亚的殖民地了。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