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洛杉矶起码占地相当庞大的标准总部不同,罗马分公司地处罗马城郊外,并没寻找什么市中心的高档办公楼,而且主要是为了租借这间交通便利的仓库,办公室就是在仓库里隔了一块区域。
见到肯特、史密斯和从汉堡特意赶来的威廉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中午。由于已经相当熟悉,当见面后,就立刻讨论起蓝星网的最新情况。
肯特首先汇报:“先生,目前蓝星网的股价维持在12至13美元之间,股价走势比较弱,外界评论是近期观望。“
一开始,除了荆建有一丝那种本能般的警觉以外,其他人全都没注意到事态苗头,再怎么说,美国每天的新闻热点那么多,不可能揪着某家公司的某个官司不放。而且最好的公关方式不是保持沉默吗?本身行为完全合法,并不怕什么诉讼,而且消费者都是健忘的,只要能拖延足够长的时间,再多的此类新闻也绝对伤不了蓝星网的一根汗毛。
一般来说,媒体也应该是这样,谁会一直炒作这样的新闻呢?绝大多数观众都不会去关心,这又不是某个中国小子又出了什么绯闻。可在事实上,媒体的表现却与预测的大相径庭。
在那篇充满恶意猜测的新闻评论发表的第二天,波士顿一家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报纸报道了《蓝星网》用户登记的页面,并且划出的“侵犯隐私“的可疑点,然而这些可疑点都很牵强,从法律意义上说,根本就不成为什么证据,可问题就在这家报纸的影响力要比昨天那份小报强大的多,并且还在报道的后面“深挖”了这件事的影响,邀请到了某个消费者协会的主席和互联网问题的某位专家进行采访,并且都在报道中证实——相当多的消费者在用户登记的时候都对自己的隐私“很有疑惑”。
美国的消费者组织并不像中国,中国是半官方的一个全国性组织,而美国都是分散在各地的民间组织,真说起来,也许找那么两、三个邻居就能成立一个。可是再没什么影响力的消费者协会,被报纸那么一包装,就似乎很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而此时计算机和网络同样处在超级自由化时代,有相当一部分专家都崇尚自由,赞同网上全匿名,可以“自由的在虚拟世界建立另外一个身份”。如果放到现在,可能对每一个人都是常识,在网络上完全的放飞会出多大的问题?起码会出现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和网络违法宣传。然而在这个年代“自由化”反而是主流,因此特意寻找来的那位自由派专家就很具有代表性。
随着平面媒体的报道,几家地方电视台的财经节目又出现了专家学者爆出:“……蓝星网的过度用户管理会引起个人资料被滥用的疑虑,而且完全偏离了正常商业公司商业行为的原意……”
如果到此时,肯特、史密斯他们还没感觉到背后有人在操纵,那就实在太迟钝了。很显然,有人在一步步的放火,虽然这把火现在还没烧到蓝星网的身上,但绝对会迅速的烧过来。
一旁的史密斯说道:“老板,现在我们很为难,法律层面上根本无法反击,美国对新闻自由有那种很过分的保护。抢夺舆论更是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会给人某种迫不及待辩解的感觉,似乎我们确实侵犯了隐私那样。其实我们根本就没那种意思。但是保持沉默,对方就能继续用这个话题引火,并且一步步把我们逼到绝路上。”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