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悲哀张宝同 2018.2.12
中国是个以诗传世的古国,而诗人又常以酒抒怀,所以,就有了“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的中国诗酒文化。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陶渊明归隐田园,浑然忘我,不禁赋诗“饮酒避世、借酒浇愁”。曹操借酒放歌,感慨良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也许中国古代文人都爱饮酒,酒在诗中飘香,诗在酒中奔流,不饮酒就没了情绪和兴致,就写不出好诗。要不,怎会有“李白醉酒诗千行”的诗句?古人不但爱喝酒,而且,喝酒喝得吓人,要不,你听听《将进酒》是怎么说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颂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看看人家李白的诗情和酒量,那真是道出了喝出了中国诗酒文化的最高境界。估计古今中外的饮者无人敢与之对饮。我们赞美和感叹他的酒量和诗情,但也庆幸着李白是古人,而不是现代人。否则,我会禁不住好奇地要问:他是酒仙还是常人?他是单身还是有家?他是富翁还是穷人?
我更愿意把他看成是酒仙,而不是常人。因为常人别说要经常这样地“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复醒”,就是偶尔有那么一次两次,也是十分地吓人。其他的人我不说,就说我身旁的朋友和熟人。我过去在铁路教委工作时,有位工会的好友,下到中学担任副校长不到两年,就在一次接待来宾的饭桌上醉倒,再也没有醒来。因为这属于因公死亡,单位必须要对此负责,要为家属做出必须的赔偿。可是,前不久,我认识的一位熟人和另两人喝酒。结果把一个人喝死了。死者的家属告到了法庭,法庭判决要由另两人对死者进行赔偿,他们两人每人要为对方赔偿十多万。我认识的那位熟人觉得非常地冤屈,可是,法庭的判决就是这样。
对我们的肝脏、心脏和肠胃来说,酒是一种毒药。只是这种毒药不像砒霜和鸩毒那样能让人当即毙命,也不像砒霜和鸩毒那样令人胆寒。它是一种甘醇醉人的,一种缓慢浸蚀性的毒药,给人们所造成的是一种慢性自杀。我中小学时最亲密的球友,在铁路工程队担任书记,常年为工程的事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患上了肝病,退休后不到四个月,就因肝硬化死了。还有我的几个很好的球友,喜欢过上几天就小聚一下,喝上两杯。可是,这两年里,有人因胃出血住进了医院,有人患上了肝病和心脏病。其实他们的酒量比起李白来,真是差得太远,只是他们是常人,不是酒仙。
据记载李白结过两次婚,生有一男。可是,两个妻子都是短命,他的儿子据说是个傻子。李白常年出游,很少在家,而且酒喝多了就来了灵感,诗写了一篇又一篇,被称为诗圣。这似乎不会给家庭造成矛盾,但他的儿子是傻子,这就与他脱不了干系。因为喝酒会造成后人的痴呆,这已被现代医学所证明。
李白是诗人,酒喝多了就写诗。可是,诗人有几个?多数人并不是诗人,酒吹多了,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暴增,浑身涌动的激情和冲动就得要有个去处。我看过许多的古书,想从中查找一些良方。可是,看到的多数是一些打架斗殴和拔刀相向的义气用事和盲目冲动。武松乘酒兴过景阳岗,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杀嫂嫂潘金莲。这些似乎都和饮酒有关。“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在浔阳楼本想借酒发发牢骚,结果却把这些牢骚话写在了墙上,被当成了反诗。如果没有喝酒,他绝对不会给自己惹出这种麻烦。
酒不但是毒药,还是毒品,很容易让人上瘾,让人神经麻痹,头脑不清。所以,很多饮酒者,见酒就没了命,本身就好这口,再让人一劝,就常常把不住门,一喝多,轻则失态,重则丢丑和闹事。好朋友本来在一起叙旧,可是,不知哪句话没说好,两人就反目成仇了。有些人喝多了,不省人事,就倒在了哪个路上,要么就是回到家里闹腾,不是打老婆就是骂孩子,搞得老婆孩子提心吊胆,不能安宁。前两年,有次朋友邀我去打麻将。在旁边的麻将桌上,有个人喝多了酒,因为碰牌,两位挺好的牌友就争吵起来,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开始两人用椅子砸,接着喝酒那人就掏出了水果刀,吓得我们赶忙把另一个人给拉走了。其实酒后生事,打得头破血流,甚至是要了人命的事也不在少数。还有酒后驾车所引发的一桩桩惨剧,更是触目惊心。好饮和醉酒者不只是国人,外国人也一样。听出国和留学的朋友说,你在英国要是夜间上街,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年轻女孩醉卧在街道上,你就是把她抱走卖掉,她都不知道。在远东地区,俄罗斯的年轻人更是嗜酒如命,你要送他一瓶伏特加,他就能把自己的女朋友让你带走。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