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和记忆张宝同2016.11.18
自出生以来,我们脑海里就开始收集和保存着我们所听到所看到和所感受到的各种信息和细微情节。我们不光是大脑有记忆,我们身体中的数十亿个细胞也是有记忆的。比如我们的眼睛在看到某些事物后,即使把眼睛闭上,但瞳孔里仍然会呈现着事物的影像。还有我们的皮肤被某种物质刺激过,当我们再次看到那种物质时,皮肤就会出现条件反射,感到发痒或疼痛。
人之初,涉世未深,可谓是纯洁无瑕。可是,当我们长大了,就会因为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变得复杂起来。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我们常常会受到父母和其他人的拦阻、指责和打骂。这些情景都会被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记忆下来,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意识和感觉,形成我们自己的是非观念和主观心态。
在我们所有的记忆中,内疚、愤怒和偏见的意识是极其有害的,也是最能影响我们心态的有害物质。有些记忆甚至会影响我们整个一生。内疚是一种做过某种对不住别人,或是让自己感到后悔和不安的感觉。我这一生中最感内疚的一件事就是我曾求助过一位在西安郊县住的同学,让他帮助打听西安铁路局何时开始接班招工的事。因为那时我还在湖南农村下乡。虽然他并没有帮上忙,但他却为我尽力了,可是,我来西安后,因为他住在郊县,见面不方便,很长时间没有去向他表示感谢。可是,时间一久,就觉得不好意思再见人家了。所以,这几十年里也都没有再和人家联系。
让我感到愤怒的事自然也有一些,其中,我在铁路局教育部门工作期间时,辛勤工作,且成效显著,但因为不会送钱送礼,两次干部调整都把我甩在了一边,此事至今让我感到气愤,耿耿于怀。
偏见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妻子给我讲过她年轻时曾有几个陕西人很追过她,可她坚决不找陕西人。不管他们多有本事,对她多好,她都坚决不找陕西人。原因是她上小学时三年级时,正值************时期,家里粮食不够吃,就常在西安大明宫遗址旁的郊区农村挖荠荠菜。一次,她亲眼看到一个城市小女孩因在农民地里拔了个萝卜,被一个农民壮汉举着大钯子吼叫着追赶着。那女孩被吓坏了,就拼命逃跑,可是,当她被追到水库边时,没有路了,就一下跳到了水库里。等有人来救时,女孩已经淹死了,喝的水把肚子都撑得老大老大。这个印象让妻子记忆深刻,也让她对陕西人有了偏见。
的确,我们身体和心理的记忆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创造和储存情感,而且可以像释放能量一样地释放情感。但是,如果我不能适当地处理我们的情感,长期压抑着情感,就很容易地使这种情感猛烈地迸发出来,从而引发出一些灾祸。
如我们区属的一所中学里,因一位富家孩子常常取笑和欺辱一位穷人的孩子,有一次,穷人的孩子忍受不住,就用水果刀捅了那个同学十多刀,造成了富家孩子的重伤和肾部损害。而这次事件的起因显然是出于偏见。因为富家孩子与穷人孩子本身就存在着某种意识的偏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则认为偏见是“人们依据有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的或是负向的态度。”偏见不但是傲慢的起源,也是导致愤怒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内疚的感觉也是很有杀伤力。它常会使我们心怀愧疚,羞愧难当,感觉欠着别人一辈子的债务,永远也还不清了。这种感觉不但会让我们心情烦躁,而且会大量地损耗我们的潜能,对我们实施干扰,阻止我们的振作与奋进,是我们成功道路上的拦路虎和拌脚石。如果不将它们排除,我们就很难专心工作,得以成功。
让我们感到不幸的是,内疚的情感常常会在我们心中隐藏一生,象包袱一样在我们的身上越压越重。如那些我们可以得到和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还有那些我们所不能拥有的东西,及因偏见而引起的冲突和纠纷,都会让我们心中充满着内疚和愤怒的情感。这些内疚和愤怒会越积越多,多得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装上满满一麻袋。
事实上,人越是成熟,考虑的问题就越多,烦恼也会越多。你的偏见越深,遇到的矛盾就越是复杂,引起的愤怒也会更多。所以,我们必须要追究和质疑这些内疚和愤怒是如何不断地积压和产生的。我们甚至应该懂得怎样才能让我们卸下压在双肩的这种重负。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缠附在我们身上的内疚与愤怒,既没有被释放,也没有受到重视,而是被慢慢地积存起来。对于这些内疚和愤怒,我们要想办法把它释放和处理好,而不要指望它会自动地消失。
要释放和处理它们,就必须要给自己提供一个消散的通道。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地化解这种情感。吸毒和饮酒只会使我们的状况变得更糟。因为它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安慰。而我们需要的是把整个包袱卸掉。幸运的是,我们天生就有处理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在所有的自然疗法中,原谅与宽容便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要学会自我安慰,而原谅自己就是最好的安慰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原谅和宽容别人。当我们学会了原谅自己,也就自然地会原谅和宽容别人。
总之,情感包袱背得越久对我们就越是有害无益。原谅和宽容可以让我们丢掉压抑多年的情感包袱,并从开始原谅和宽容的那时起,我们就会感到天宽地阔,神清气爽。而最让人感到喜悦的是我们此时已是精力充沛,乐观向上。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