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的目标明确而坚定。他想“与”爱迪生一起工作,而不是“为”爱迪生工作。
当巴恩斯的信念,或者说是脑海中第一次出现“想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这个愿望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怎样去做。爱迪生的实验室在新泽西州的西奥兰治,当时的他,还是一个连一张去那儿的火车票都买不起的外省小青年,而且他根本不认识爱迪生。
对大多数人来说,面对这些问题会让他们放弃追求理想信念的努力,但是巴恩斯没有,他的理想信念却非同一般。他爬上了一列货车,在途中,他并没有对自己说:“我要爱迪生给我一份什么工作干。”他对自己说:“我要见到爱迪生,让他知道我要成为他的事业伙伴。”他也没有说:“如果不能和爱迪生共事,我也可以考虑别的机会。”他对自己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我要破釜沉舟,用一生作为赌注,去实现这个目标。”
当他在新泽西州的西奥兰治跳下车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他沿着铁轨一直走到爱迪生的办公室。在爱迪生的办公室,他宣布此行的目的是与这位大发明家共事。
那次他与爱迪生谈些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爱迪生回忆第一次见到巴恩斯的情景时说:“他站在我面前,看上去就像个平平常常的流浪汉,但是脸上却表现出某种东西,看得出他充满信心,有备而来,给人传递着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印象。根据多年与人交往的经验,我知道,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渴望真正强烈到愿意拿整个未来为筹码获得它的时候,他必定会取得成功,我给了他机会,因为我认为他有决心坚持到成功。事实证明,这些决定是正确的。”
其实凭巴恩斯的外表不可能使他与爱迪生一起共事,巴恩斯其貌不扬,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理想信念。
不幸的是,第一次与爱迪生见面时,巴恩斯并没有实现与爱迪生共事的愿望。
幸运的是,爱迪生的确给了他机会--拿着微薄的薪水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做着对爱迪生而言无关紧要的零工。
更幸运的是,巴恩斯把握这些对他而言无比重要的机会,至少他有机会能够向中意已久的“合伙人”展示自己的“商品”:个人能力和魅力。
几个月过去了,巴恩斯所设想的目标并没有多大进展,但巴恩斯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并没有对自己说:“唉,有什么用呢?也许我可以改变主意,找份推销员的工作。”而是说:“我来这儿的目的是与爱迪生一起共事,只要我付出自己的一生,就一定能实现我的目标。”他进一步坚定了爱迪生工作助手的信念。
心理学家曾说:“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巴恩斯一心想与爱迪生共事,而且他坚定自己的信念,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机会来临时,这种机会可能与巴恩斯所期待的形式或方向大相径庭,但这恰恰就是机会的迷人之处。机会惯于从后门溜进来,有时则会伪装成一种不幸或是暂时的失败,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许多人无法发现它的存在。
一个人要想做一件事,只要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全身心投入,就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或许年轻的巴恩斯那时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对自己信念的那种执著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注定了他能够跨越一切阻碍,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机会。
执著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之一,当然执著还带来了很多附加的奖品,这个奖品就是在执著的过程中,你不知不觉地久累积了经验值,而这些经验值为你的成功之路铺上了一块一块的垫脚石。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这在巴恩斯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机遇来临的形式出于巴恩斯的预料,但是执著的巴恩斯抓住了这次机遇。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