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产中有了相当明确的专业技术分工,原始手工业主要是制陶业、石器制造业、木工作业、纺织业几种。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BC3000年)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大汶口文化:山东大部(胶东半岛除外)BC4300~2500年。典型遗址: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文化从事着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风俗。家畜饲养比较发达,各遗址出土有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的骨骼,墓地中常发现用狗和猪随葬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以猪随葬的风气渐盛,墓葬中不断发现整猪、半只猪、猪头或猪下颚骨,在大汶口墓地,用猪随葬的墓占1/3以上,胶县三里河一座墓中随葬猪下颚骨多达32个,表明各氏族部落在中晚期养猪业已十分兴旺。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早期除使用一些磨制粗糙保留打制疤痕的石铲、石斧外,已大量使用磨砺精良的穿孔斧、刀、铲等,收割工具还有骨镰和蚌镰,加工谷物的工具则是石杵和石磨盘、石磨棒。在这一文化的中晚期,出现了有肩石铲、石镐和一些鹿角锄。
陶器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沙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有堆纹和篮纹。三足器、圆足器发达,也有平底器、圜底器和袋足器。典型器物为觚形器、釜形器、钵形器、罐形器、镂孔圈足豆、双鼻壶、背壶、宽肩壶、实足鬹、袋足鬹、高柄杯、瓶和大口尊等。
大汶口文化发现有仿动物造型的陶制工艺美术品,中期所生产的兽形提梁器堪称工艺美术史上的珍品;晚期这类发现增多,反映出工艺技术的纯熟和制陶业的兴旺发达。
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在中期以后有了全面、迅速的发展。白陶器、玉器、象牙器的出现和快轮制陶技术的应用,说明一部分手工制作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
晚期使用快轮生产大件陶器,如大汶口墓中就随葬有轮制的大陶盆;制陶原料有了新的来源,发现了坩子土,用以烧制一种质地坚硬、胎壁薄匀、色泽明丽的白色、黄色、粉红色细砂陶器,统称为白陶,这类细砂陶器有袋足鬹、三足盉、宽肩壶和筒形豆等。这时所烧制的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以后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陶的问世准备了条件。大汶口文化白陶和黑陶的出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
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发现了可能是文字刻文,可以认为是已发现的较早的汉字,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刻符,是表达有明确意义的刻符,形、义一目了然,所以它又非普通的刻符。
制玉业较发达,出现了精致的玉铲,并有更多的玉装饰品,包括以不同形状的单件组成的串饰。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