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六百六十九章 财政战略

2021-09-02 作者: 燕西风

想了想,李景对苏衡道:“给大虎回信,就说来年我想办法给他调拨几千头耕牛,屯田的事情不用担心,但是士兵要继续招募,这些士兵招募以后我要派往别处。这件事要他抓紧办,最好今年就能办妥。告诉他,军费让他从今年江浙的赋税当中取一部分,剩下的我帮他解决,养几万士兵总比抵御一场蝗灾的困难小吧?”

“是!”苏衡忙道。

接着李景又拿起第三封公文,却是后勤部向户部要求调拨银钱的,户部无法解决,把公文转到李景这里。

李景看完信不由苦笑了一下,这个沈正也不知怎么想的,这两摊都由他该管,偏偏要做这些表面文章,然后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

想了想,李景心中了然,定是沈正知道吕宋方面要解一笔钱进京,于是便想出这个法子让自己把这笔钱拨给他。

看了看沈正公文中附带的欠款清单,最大头的却是张嫣的制衣厂,军装这一块就欠了五十多万两银子。

李景挠挠头,自己好像答应张嫣,吕宋的钱到京以后就把这笔钱支付了,看来这笔钱自己没捂热乎,就得发下去了。

苦笑了一下,李景对苏衡道:“一会儿你通知杜大人,让他调一百万两银子的纸钞给沈正,回头吕宋的银子到京就直接入银行的库。”

苏衡闻听急忙记录下来。

接下来几封公文基本都是一个调调,都是要钱的。

李景粗略地算了一下,吕宋解回京的银子根本填不满这么大的窟窿,最后还短缺六十多万两银子。

看完公文,李景轻轻叹了口气,到了年末,各地都要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两年,李景通过各种手段使国库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十余倍,但是开销也比以前增加了数倍,每年国库都没有结余,甚至还略有亏欠。

李景知道主要原因是国家的底子太薄,旧账亏欠的太多,想一下子扭转国家财政的形势是不可能的。当然,也不是一点法子没有,想减少财政开销最好的办法就是削减军队,减少军费开支。

但是李景宁可咬牙坚持,也不愿削减军队,要知道大明幅员辽阔,一百多万军队根本就不算多,按李景估算,至少两百万军队才够用。

另外削减军队容易,可是等需要军队的时候,临时抓壮丁是不行的,一名士兵至少要训练两年时间才能拥有战斗力,而两年以后,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再一个,大明现在最大的麻烦是每年都有天灾,以至于国家连存粮都没有,可以说钱粮两项严重地制约了李景的对外战略。

大明现在基本上没有可节流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源。

而钱粮两项当中,粮食无疑更重要,所以李景要占领河套,移民辽东,开辟新的粮仓。只要解决粮食问题,李景最大的顾虑就没有了。

然后就是财政问题。

大明现在的财政来源基本上已经固定,除了盐茶等国家专卖的产业,剩下就是农税和商税两项,而农税是不稳定的,要看老天爷照不照应,最终财政来源靠的商税。

虽然大明国内的商税每年都略有增长,但是增幅并不大,因为商业发展要靠产能,产能得不到提高,商业就发展不起来。而大明现有条件,产能是不可能大幅提高的,也就是说商业发展缓慢,这样一来,商税自然不会大幅增加。

那么想增加财政收入,就得另想办法,而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对外进行掠夺,其次是对外贸易。

现在看来,对外掠夺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仅仅一个雅加达就为李景解决了老大的难题,随着吕宋被逐渐占领,掠夺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对外贸易这一块也开始有了眉目,荷兰基本上已经成为大明的贸易伙伴,等荷兰尝到了甜头,必然会带动欧洲其他的国家。

大明只要把满剌加海峡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欧洲那些国家见无法以武力打通东南亚的通道,就只能通过贸易来取得东南亚的物资。

可是要想完全控制住满剌加海峡,就必须加大满剌加方面的军力投入,而现阶段往满剌加投入军力显然是个赔本买卖。

如何能让满剌加不成为大明的负担呢?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满剌加成为大明和西方国家贸易的中转站。

如果这个物资中转站建立起来,那么西方国家就不必万里迢迢地到大明进行贸易,只需到满剌加就可以,虽然利润肯定会减少很多,可是却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以前一艘船从欧洲到大明一年只能往返一趟,有了这个中转站以后,一年有可能往返两次。多跑一趟,利润只多不会少,欧洲方面必然更愿意在满剌加地区进行贸易。当然,如果那些商人不怕浪费时间的话,来大明进行贸易也没有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