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回坐到龙椅之上,对台下说道:“前次达奚珣上奏,请求调整朝廷的官员,那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朕没有准奏。今天三位栋梁之材来到了燕朝,是我们大燕兴旺的标志。现在时机到了。三省六部应该动一动。怎样调整,众位爱卿在朝堂上议一议。”
张通儒听出了安禄山话中的函义,加上对三人非常佩服,立即上奏:“启奏皇上,陈希烈乃前朝宰相,因与杨国忠不和,被李隆基罢免,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张氏兄弟乃前朝著名宰相张说的儿子,怀有治世之才,在前朝长期遭受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但由于学问高,有才干,仍然身居高位。今日来投奔我朝,应该重用。臣自知才疏学浅,今主动让贤,辞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有德有才者居之。”
达奚珣左右看了看,虽然舍不得宰相的位置,但安禄山已经有了暗示。自知比不上张氏兄弟,犹豫了一下,也上前请奏:“张氏兄弟在前朝的威信甚高,臣自愧不如,愿意让贤,请求辞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安禄山要的就是突出相位,两人的上奏正合他的意。当即说道:“准奏,现在长安已经是我大燕的城池,唐朝君臣已经出逃,是要考虑建国的事了。宰相的位置空出来了,谁担任合适,大家议一议。”
严庄私下对高尚说道:“高兄,皇上如此看重这三人,你我难有出头之日啊,该争的还是要争一争。”
高尚会意,立即出班上奏:“启奏皇上,在朝的众位大臣,都是跟随皇上十几年,出生入死的老人,对皇上忠心耿耿。在对抗唐朝的战斗中全力以赴,立下了不世之功。御史大夫严庄,才华横溢,跟随皇上十多年,为皇上出谋划策,立有奇功。是担任宰相的最好的人选。臣上奏,严庄大夫担任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安禄山听了之后,双眼盯着严庄站立的地方,这一段时间,他的视力一直在下降,只能看到一个人影。他挪动一下不舒服的身子,调整一下坐势。在脑子里对严庄的能力进行了一番评判,摇了摇头,没有马上回话。
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治理国家需要行政经验,严庄大夫虽然能出谋划策,但行政之能如何?不得而知。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经验,从来没有理过政的人,不适合担任中书令。”
安禄山说道:“今天是朝议,大家畅所欲言。朝堂上讨论,说出的话都是对的。如果涉及个人的事,下堂之后不准报复。不要有顾虑,都要大胆说话。”
严庄说道:“启奏皇上,今天三个唐朝的大臣,投奔到皇上的麾下,这是大势所趋。他们虽然是唐朝的重臣,有一些理政的经验,但无尺寸之功,不便委以重任。臣请奏,任命陈希烈为洛阳留守、张均为荥阳太守,张垍为陈留太守。等他们有了业绩之后,再委以重任。”
达奚珣上前请奏:“启奏皇上,陈希烈是前朝宰相,张均担任过刑部尚书,张垍是驸马都尉,翰林院首席大学士。任命他们担任太守,屈才了。臣奏请,他们三人在三省中任职。”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