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2269章 现实和未来 1

2021-09-02 作者: 终极侧位

罗斯福话糙理不糙,国与国之间做盟友也要讲究一个身份对等,至少是有较大的共同利益,否则就是老大和小弟之间的关系,而现在的情况对于美国来说,英国绝对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盟友,因为美国人只有帮助英国抵挡了德国的压力,同时在经济上帮助英国渡过难关之后英国人才会和美国人合作,但是毫无疑问,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美国人的付出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美国人能获得什么呢?罗斯福不知道德国会如何做,但是他可以肯定的一点,如果现在的美国政府抱着和英国结盟的想法去的话,那对于美国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而且最关键的是,德国人有掀桌子的资本,美国人没有!就算大家真闹翻了,美国人还想跑过大西洋在欧洲门口和德国海空军打一场?想什么?!德国现在就算困窘一些,就算内部有些乱,但是,人家打仗是绝对不含糊的!看看英国舰队,最终决战才打了几个小时?美国人哪来的自信和德国舰队正面死磕?

当然,除了从战略上来讲,美国和现在的英国确认同盟关系是不合时宜之外,罗斯福本人对英国人的怨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菲律宾之战是他主持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却因为英国人背后操作而折戟沉沙,这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他对自己曾经的错误深怀内疚,所以,从感情上,罗斯福也绝对不会轻松放过英国,更何况,这哥们当初上台的时候也是打的对英日复仇的牌才上去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美国人的情况非常不错,利用战争时期,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两头做生意,原本遍布整个世界的英法德三国的贸易体系随着战争的开始快速萎缩,美国人和日本人用极小的代价就吃下来大量的优质资产。美国更是从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一跃成为了最大债权国。而且还可以利用之前签订条约从德国人手中获得一些贸易上的便利条件。这些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欧洲的战争极大的促进了美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这个时候,保守一些的人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个情况维持下去,保持和德国还算良好的关系,然后顺利渡过随后的太平洋战争阶段。而激进一些的呢?他们就想着,现在世界上其它列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那么一枝独秀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不是可以趁机称霸走上世界巅峰呢?

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罗斯福只能说图样图森破!正如鲁普雷希特所说,没钱是肯定不行的,但是钱不是万能的,光有钱也不行的......。美国现阶段的武力短板以及即将面临的战争让美国必须选择一条比较稳妥的道路,毕竟要是这一次,美国人再输掉一场战争的话,那恐怕在欧洲列强眼中,美国就彻底成了一个“经济动物”了!在这个时代,不能打,再有钱有什么用?

诚然,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必须深谋远虑,这一点没错,但是凡事都有个度,看一步你是先知先觉,看两步你是先知,但是看到了,不等于现在就要做!因为未来的情况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今天做昨天的事情固然是错误,但是如果今天要做后天的事情话,也是错误的!这就好比历史上美国人在2战结束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战后美苏争霸的问题,但是在轴心国集团被消灭之前,美国人依然和苏联保持了非常密切友好的关系。这就能说明问题。

至于说为何塔夫脱和兰欣愿意选择和英国接近,这也是有理由的,首先塔夫脱和兰欣对于德国这种联邦君主体质就十分的不喜欢。这一点,其实最开始罗斯福也是这样,只不过后来被英国人“教育”后被迫改变了。

其次,塔夫脱是“金元外交”的提倡者和执行者,他一直坚信金钱有的时候比枪弹更好用,并且支持政府为资本家提供贷款然后走出去,所以,他对美元过于自信,同时对军事力量有些鄙视,而这也造成了他对形势的误判,而在这个问题上,西奥多罗斯福不会出错,因为他经历过战争!

而罗伯特兰欣呢?作为国务卿,外交工作是他的本行,实际上,现在的美国其实很孤立,美国在历次国际冲突中的失败已经告诉美国人单干是没有前途的......。纵然强如英德同样需要盟友的帮衬。但是可惜的是,美国只有德奥这两个盟友,其它都是敌人......。而兰欣本人对于美德关系还是抱有戒备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急于在其它领域获得突破!所以在兰欣看了,如果让英日同盟解散,同时让英国给美国人赔罪的话,那么顺势让美英之间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

其实在这一点上,罗斯福是比较支持的,他同意逐渐和英国人改善关系,但是前提是英国人必须为之前的错误提供足够的赔偿!美利坚合众国的屈辱不能就这样算了!否则美国面子何在?而所谓的和英国人改善关系,罗斯福对这个问题的定义也只能是经济上的正常往来,你借钱可以,但是必须那对等的利益来交换,这种关系不应该有政治色彩,毕竟现在美德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谈话到了这个地步,罗斯福其实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因为他说的一切确实是目前美国最稳妥的选择,就算退一步讲,塔夫脱和兰欣坚持非要对英结盟对德施压的话,罗斯福也完全可以利用职务以及国会将塔夫脱等人的想法彻底否决掉。所以,无论塔夫脱还是兰欣心中到底怎么想,结果其实已经确定了......。

但是罗斯福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对于两人是既打又拉,在掐灭了对方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的同时,他也表现出了愿意聆听对方意见的态度,先不管罗斯福最终会不会去做,这种态度就能极大的缓和他与两人之间的关系。为内部团结和高效的运转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明天三更~~~!求订阅求打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