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360章 阎忠续说道德经

2021-09-02 作者: 愚奇R

阎忠接着说:“如果你说,黑的白的是‘道’,不是黑的白的也是‘道’,那么硬的软的就不是道吗?

当我们站在某个角度去论述或描绘大道,那么,我们总能在这个角度以外,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论述和描绘大道,而且这种角度以外的论述将是无止境的,生生不息的。

最后,我们不得不做这样结论,‘我们永远无法用不完整的描述,去描述完整的大道!’

如果不得不描绘和论述大道,那么我们只能抽取大道的某个特性来加以解释或描绘,而我们称此部分为‘可道’‘可名’。

我们是大道化生出来的,每个人内在都存有道性。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又怎么可能完完全全地让他人来认识我们和了解我们呢?

或者,我们又怎么可能完完全全地了解和认识他人呢?

无论这个‘他人’是我们的妻子、丈夫、父母、儿女还是兄弟朋友等等。

所以,被‘他人’误解或不认可,或者,误解、不认可‘他人’。

这些都是大道运化于世的一个必然存在和特性。

如果能够知道和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学会从容地应化与他人的分歧和误解,而不至于纠结自己的心灵。”

马腾道:“先生的意思是,大道无形,人们口中所说的大道,只不过是大道的一个侧面,真正的大道常存人们心中。是这个意思吗?”

“对。”阎忠说,“孟子有云,人人皆可为尧舜”;又有曰,人之初,性本善。

两者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直指人的本心,或者说初心。

本心不变,或者说初心不改,方能成为圣人。人性修养如此,立身建业也是如此。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大致可释为:‘在事情快要成功或结束之时,亦能以最初的心态来处理,则终生没有失败的事。’

想要有始有终不见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们往往在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就失去了最开始的激情,意志逐渐消磨,终成老子口中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人的情感最为丰富,但也最容易被情感所左右。

纵观古今,从上而言历朝历代开国之帝无不为百姓而谋福祉,奈何终被子孙所坏?只因后辈未能慎终如始。

我们往往在快要成功或已经成功的时候,被喜悦或各种各样情绪所充斥,此时被蒙蔽的我们便已经失败。

‘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老子说的很清楚,事情在征兆未起的时候就要注意,越是小事越是可能影响大局,这就是其微易散。

生活往往正是小事难做,我们吃饭会咬到舌头,夹菜可能会掉下,这些最基本的我们都有可能做错,又何况于大事?

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见得是一个不慎重的人,但往往就是我们对待眼中所谓的简单事、小事疏忽怠慢,或漫不经心而最后闹到一个不可预料的后果。

所以蔡桓公讳疾、忌医而死,又有太多在明日复明日中荒废青春,虚度年华,这些都是自己不能‘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原因。

那么做人做事不败的秘诀是什么?首先事情的发展如何能够保持?

在于‘其安易持’,事物的发展都是处在‘物壮则老,是为不道’的过程,每当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点都会向另一面转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