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虽然今天埃文-贝尔手上的乐器只有电子键盘和打碟机,但是“萤火虫……这首歌本就不同其他电子乐,更多是梦幻清新的一种风格,所以乐器的减少,将歌曲返璞归真,虽然不如专辑里感触那么深刻,但却别有一番田园风格,也依旧十分讨喜。()
现场的嘉宾们听着埃文-贝尔的现场演唱,那种张口即来的随xìng和游刃有余的惬意,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这种常年在街头演出沉淀下来的现场能力可不是谁都能够有的,而埃文-贝尔则是将这种zì yóu翱翔的风格发扬光大,让人有一种错觉,是不是闭上眼睛就可以感受到耳边有风声在呼啸而过,是不是展开双手就可以在天空之中飞翔。这的确是一种享受。
“萤火虫”这首歌的杰出,毋庸置疑,如果单纯从现场感官来说,绝对不逊于“这就是爱……美国秘密……这两首歌,当然,这几首歌的曲风全部都有所不同,自然是不能摆放在一个平台进\ 行比较的。至于听众的喜好,那就更加是私人音乐审美的事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萤火虫”是极其出sè的,所以这首单曲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今天埃文-贝尔的现场演出就是“萤火虫”发行期间的唯一宣传行程了,依旧能够拿下公告牌单曲榜的三周冠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今天的聚会结束之后,史蒂夫-乔布斯第一个就把埃文-贝尔的现场演唱发布到了YouTube上——他果然是在测试iPhone的录像功能,不过史蒂夫-乔布斯这一款iPhone上的录像功能只是测试版本而已——真正将于六月底发布的iPhone一代是不具备录像功能的,显然苹果的制作团队正在研发,而史蒂夫-乔布斯则是在测试——所以录制出来的影响十分糟糕,甚至分辨不清图像。而且声音也有许多杂音,效果让人失望。
随后,是“纽约客”的记者聪明地带了随身家庭录像机,将这一段表演清晰地录制了下来。他也是现场唯一一个携带了录影设备的记者,其他人都是用自己的数码相机内置功能在进行录制,所以“纽约客”这名记者的视频也成为了最宝贵的清晰影像。这名记者也将视频以“纽约客”官方账号发布到了YouTube上。
这段命名为“埃文-贝尔‘萤火虫’第一次现场演出”的视频,迅速就在YouTube传播了开来,不过由于这一次慈善聚会举办的时间就是在“萤火虫”发行之后的第四天,整个消息都还没有全面打开,所以点击率上升的势头倒不是太过凶猛。
两天五十万的数字。确实说不上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点击率就越来越出sè了,七天五百万,十四天一千五百万,二十天三千万,三十天五千万……当“萤火虫”在公告牌上取代“雨伞”问鼎冠军宝座时,这个视频点击率的涨势又有些回落,但依旧来到了七千万这个数字。十分惊人。
更惊人的是,“纽约客”作为一份纸质杂志,其实对于YouTube这样视频网站的占有率算不上高。关注“纽约客”官方账户的用户也就只有不到五万人,这些都是杂志的铁杆支持者,即使“纽约客”上传的视频寥寥无几,但依旧选择“关注”来表示支持。但是一个月之后,“纽约客”在YouTube上的账户关注人数就来到了三十万,整整翻了六倍。
三十万,这个数字甚至和“纽约客”的月销量旗鼓相当,现在“纽约客”已经没有当年最辉煌时的景象,月平均销量勉强保持在三十万的水平线上。但是仅仅在一个只有不到二十个视频的YouTube视频账户,却引来了三十万的关注人数。这让“纽约客”杂志上下都十分震动,虽然去年他们就已经知道了网友们的厉害,甚至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了,但这一次直面而来的冲击力还是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意外。
这种冲击,就好像在四季酒店宴会厅现场感受埃文-贝尔表演“萤火虫”一般,那是一种迎面冲过来的惊艳。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控制地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用最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表示着自己的惊讶。
埃文-贝尔却彷佛根本不知道自己制造的万丈波澜一般,演唱完毕之后,旋律落下,对着话筒笑呵呵地说到,“感谢欣赏,希望大家喜欢。当然,更希望大家能够对里奥的‘第十一个小时’表示支持,地球需要我们,这样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道貌岸然,但这的确是事实。”
埃文-贝尔的调侃让现场的观众们终于回神了,不由轻笑出了声,估计也只有埃文-贝尔会这样了,上一秒还沉浸在感动之中,下一秒就被逗乐了。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