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媒体无法淡定了。
作为欧洲最大的摇滚音乐节,“赛道摇滚音乐节”可是汇聚了不少媒体记者,其中美国记者倒是不多,但是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记者都蜂拥而至。原本记者们就是为了报道摇滚音乐节而来,结果就挖到了宝,绝对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包括“q杂志”在内的多家媒体都迅速反应了过来,前去堵截埃文-贝尔,结果媒体又再次失去了这个少年的踪迹,包括舞台上伴奏乐队的成员都消失了。让所有媒体扼腕不已,结果也只能采访现场观众,对大家的感想进行一番报道了。
从埃文-贝尔横空出世以来,就对这位才华横溢少年保持高度关注的“q杂志”,领先了诸多报刊杂志,并且将美国本土的专业音乐杂志都压在了身后,对本届“赛道摇滚音乐节”上埃文-贝尔的表演进行了详实的报道。
“一句‘我和我的倔强’,照耀着2002年纽博格林赛道的夜空。
用鼓点和钢琴切入的旋律,舒缓而欢愉的节奏,虽然只是中板,却带着一丝惬意和淡然。纽博格林赛道现场有十三万名观众,乐队的演奏就好像暴风雨前来酝酿许久的平静一般。当埃文-贝尔清澈的嗓音加入旋律之中时,他对舞台出sè的掌控力、对声音对气氛杰出的控制、对歌曲意境和气场的渲染,就在歌词之间一点一点扩散开来。
最出sè的表演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将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让人分不清楚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高潮,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当发现自己已经兴奋地呐喊尖叫时,副歌已经开始两个八拍了。
贝尔的现场就有这个能力。每一次听贝尔的现场都会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声音就好像魔法棒,在广袤的夜空上作画,那一幅幅故事画卷在视线里、在脑海里、在心底徐徐摊开。‘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就算失望,不能绝望’、‘爱我的人别紧张,我的固执也很善良’……这一句句歌词,将贝尔的倔强清晰勾勒出来。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这是贝尔对自己的谏言,也是对所有人的明理。之于贝尔自己,是在诽谤之中的逆风而行,是在质疑之中的自强不息;之于音乐人,是在困境之中的坚持不懈,是在渺茫之中的永不放弃;之于普通人,是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缕希望。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如果就连你都质疑了自己、放弃了自己,那么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拯救我。
贝尔和贝尔的倔强,让纽博格林的夜晚变得绚丽夺目,也让十三万名观众为之疯狂,更让世界为之侧目。在贝尔前行的道路上,所有的阻碍、所有的挫折、所有的伤害,都将成为旅途中的风景,一如纽博格林赛道深夜两点全场定格的那一幕喧闹,在音乐的海洋里留下一个个深刻的烙印。”
“q杂志”再次当仁不让地给出了五星推荐,给予这一次埃文-贝尔的现场演出至高的赞赏。同时,我行我素的英国人也再次讽刺了七月初诽谤事件该死的美国人。
一场演出之后,全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埃文-贝尔身上,在音乐节落幕之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全世界范围就有超过两百家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埃文-贝尔再次出现的消息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传播了开来。所有人都在讨论,埃文-贝尔什么时候回来?“倔强”什么时候发行?他又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美国?……似乎只要是“埃文-贝尔”这个名字,就可以成为话题,甚至在多达七档脱口秀节目中,都以埃文-贝尔在摇滚音乐节上的表演作为话题进行了延伸讨论。
贝尔现象,这是媒体对这种局面制造的称呼。
而万众瞩目的埃文-贝尔,似乎早就知道有媒体会包围自己了,表演一结束就拉着艾伯纳-阿尔弗雷德等人落跑了。在记者们的包围圈之中,埃文-贝尔一行人直接就离开了纽博格林,踏上了未知的旅途。记者们还没有来得及围堵,埃文-贝尔就又再次销声匿迹了。
谁知道埃文-贝尔此时在哪呢?
持续爆发中,稍后还有加更,求支持!求订阅!
,书现的歌曲,在书评区置顶帖之中都可以查询到,呵呵。RO!。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