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一切都准备就绪。
围绕北境的这场战争,一触即发。
只待孟书君一声令下。
越彻撞死也不肯说出九万藏兵位置的事,没那么快传回殷朝,殷王也没那么快知道这里的一切。
这是消息即时性滞后的最大缺陷。
孟书君抓住这个时机,一声号令:全军出发!
那是一场很盛大的战事。
所有你曾经在书本上,图册里,传说中听到过的形容词,都可以用在这里,流血飘橹,尸骨成山,残肢断骸。
谁是正义的一方呢?
谁都不是。
谁也都是。以牧嵬为首的大军里,不管掺杂着几方人马,那都是举着“殷”字旗的,都是殷朝的人,他们是来剿灭叛军,清君侧,正王权的,殷王终于完成了他的侵吞,不论是神殿对此有多不满,如今只认“殷”这个字
。
以孟书君为主的大军,也揉合着多方人手,虽然举的旗子乱七八糟,有“孟”,有“越”,甚至还有“巫”,他们是伸张正义,光复天地,为颠覆殷朝暴政而来。
你看,故事里的人物,总是由他人落笔而写成。
这落笔之人,愿意让谁是正义的一方,谁就是,愿意赋予谁时代的使命,谁就是,愿意告诉你谁是不屈的灵魂,谁就是。
可怜的,不过是那些一笔带过的万千生灵罢了。
他们有什么错呢?被灌输着化为勇气与力量的思想,一具具血肉之躯,铺落着所谓王权神权的道路。
怜悯是应该要有的,绝不多余。
但人们时常会忘记,你是以何身份在怜悯他人。
要么,是你身居高位,沾血的刀与剑指不到你脸上,热血的杀戮和狂欢的砍伐,都不能沾到你的衣裙,你看着地形图,那一丝丝侥幸生存的善心,让你怜悯他人。
要么,是千百年过后,在悠闲的傍晚,你喝着茶吃着点心,坐在现实静好的岁月里,翻翻史书,在只言片语间,假装感同身受地去体会当年惨状, 道一声,怜悯。
而正在经历那一切的人,只会感到,悲伤,痛苦。
他们会不会这份怜悯而动容,还真不知道。
但大概,孟书君是连一丝丝善心都没有侥幸生存来的人,他在打响头一战之后,就在等待越清古率人,从后包剿牧嵬。
他不担心越清古会退缩逃跑,除非,他真的是个人渣,连他父亲的死,也能无动于衷,才会纠结于到底要不要让他那养尊处优的殷朝王后妹妹难做。
越清古但凡是个人,他都应该站出来。
越清古没有让他失望,在孟书君的大军抵达之际,他就已经站了出来。
石空替他挑了一把好剑,寒光湛湛。
这把剑凌空一挥,他身披战袍,率军九万,杀入战场。
谁又能想得到呢,那个总是一身红衣,骚包得让人好笑的闲情公子,也会有此刻这般勇赴战场,挥剑杀敌的时侯?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