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两千四百五十章史书中的两面性

2021-09-02 作者: 我欲乘风归

在成都府中,田况一直伴驾赵祯左右,这是作为州府官员必须做到的事情,赵祯也没有什么说么,毕竟他田况对成都府的了解要远胜赵祯自己。

挑选了一处风景不错的酒楼,赵祯便在嘈杂的临街的雅间中挑起窗帘的读书,不知为何,在这吵闹的集市中,赵祯反而能安下心来,在深宫高墙之内却无法做到心静神宁。

三才和蔡伯俙都知道赵祯的这个习惯,一旦读书便喜欢挑选吵闹的地方,但别人去不能打扰,也不知道官家为何有这般的癖好。

今日读的是《隋书》,赵祯已经通读过数遍,但依旧对魏征等一众名臣编篡的《隋书》感触颇深。

之前赵祯已经读完了大量隋朝的野史,这些来自民间的史书和官修史书最大的区别便是过于夸张,并且有好有坏相去千里。

这也是赵祯在通读过《隋书》之后读遍野史又复读《隋书》的原因,其中有许多地方有待商榷。

当然赵祯也会总结自己的经验,总结大宋的经验。

汉家王朝的皇帝就是有一个弊端,无法对自己疆域的所有地方了解的透彻,这不是皇帝不努力,而是没有办法。

之前的汉家王朝,包括历史上后世的王朝都是受制于交通的不便,车马需要好久才能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而一般的帝王最明智的决定便是乘船出行,隋炀帝为何要修京杭大运河?

这个残暴的皇帝不光是为了贪图享乐方便自己下江南游玩,而是他目光长远,想要为国家谋取长远的战略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国家更加富足。

在赵祯的认识中,隋炀帝是个暴君但不是昏君,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隋朝灭亡的如此之快和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并没有直接关系。

人说隋炀帝修运河是为了在江南选美女,这样的话若是在大宋出现,一定被人骂成狗脑袋,选美女哪用那么大工程,派几队御林军在江南搜刮一圈就完了,还用的着等六年!?

隋修运河与秦修长城一样,不光大气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相比秦始皇修长城,运河的作用要大得多,长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搭进去这么多条人命,但其结果依旧是却挡不住草原民族。

世界上没有无法攻破的堡垒,也没有永远拦得住敌人的城墙,大宋只是在燕云之地修建城墙,但并没有大肆的扩张。

大宋的长城只是为了稳固神都的地位和安危而已,充分利用地形把京畿道变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但运河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的河都是从西向东往海里流,南北交通就不便了,这条大运河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南北沟通问题。

天堑变通途,这本是极好的事情,后世多承其惠,即便是现在的大宋也在不断的利用和维护京杭大运河,但问题是这些好事不能攒一块儿干,你受得了,老百姓受不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