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两千三百零五章仁青东“求学”

2021-09-02 作者: 我欲乘风归

赵祯在农业上的投入要比在工业以及商业上的投入还要多,这是必然趋势,大宋最先要保障的便是农业基础,只有农业得到满足,工业和商业才会相继跟进发展。

赵祯比谁都知道一个道理,金钱不能变成粮食,同样那些瓷器,丝绸,琉璃都变不成粮食,只有在粮食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吃饱肚子的时候才会去考虑其他东西。

封建时代,土地就是一切,为何有这样的观点?其根本就在于土地的产出满足了封建王朝的一切需求。

土地可以养育子民,可以种出粮食,可以给国家提供税收,劳力,等等一切帝国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封建时代的王朝几乎都会不由自主的向外扩展,也会不由自主的和邻国争抢土地,这是不可避免的驱使,古往今来唯独赵祯改变了这一切。

这也是让他自豪的事情,站在皇庄之中,看着规模已经扩大无数倍的田地,赵祯笑着向仁青东解释大宋的农业与商业的紧密关系。

他并不担心仁青东知道这个秘密,相反在赵祯看来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大宋的农业和商业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人能够撼动大宋的农业和商业,因为所有人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商贾若是破坏农业,其根本的后果便是连商业都会受到动摇。

别把这个时代的商人想象的那么愚蠢,相反就是因为他们的聪明和才智,才使得这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商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大宋现如今的粮食耕地面积已经非常大,虽然没有后世那般惊人的高产作物,但这个时代的人口却无法与后世相比。

而农耕面积每年都在增长,这便会出现农作物价格的低廉和稳定,也使得人们的收入可以更多的用来只配在食物以外的地方。

“恩格尔系数”这是后世的一种经济学术语,意思是:家庭消费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但在如今的大宋已经出现,由三司定下,名曰“食货比”。

就是大宋一户人家,食物的支出和购买货物支出的比例,虽然用的还是传统文化的估算比例,但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主要是因为大宋的贵族阶级已经从土地中转移到了工厂中,转移到了商贾之道中。

没有了土地兼并,没有了哄抬物价,粮食的价格被稳定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成为家家户户都可以买得起的东西。

再加上赵祯免去中原地区的农业税,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税收革命,中原地区的农人不再担心粮食的问题,多收三五斗和少收三五斗都会由朝廷兜底。

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制度,朝廷的财政有专门的扶持,这个时代的官员不比后世的经济学家要愚笨,相反他们用到了后世许多年才明白的一个道理,“经济学杠杆”。

三司以国家财政作为农业的“兜底”保障,而这也是仁青东在向赵祯请教的问题:“官家,若是每年丰产,吃亏的岂不是农人?他们收割的庄稼多了,但卖出的价格便要减少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