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奇副使存在于赵祯的记忆中,他王韶是个非常有智谋的文人,也是为数不多大宋文臣当中能执掌军队的人,因为用兵奇计,得奇捷,又因有奇赏,累进枢密副使一职,所以后世称之为三奇副使。
当然,现在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只不过已经初露锋芒,从他和赵小五两人意外的交谈中便能看出他的才智。
一个善用奇谋的人,思维方式定然不会是僵化固定的,否则不知变通如何能出奇制胜?
赵祯不去搭理三才的疑惑,让这货猜去吧!越解释越乱,自从来到大宋他没少说错话,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没人会去刨根问底,反而越解释漏洞越多。
轻轻的翻开小册子,上面的第一句话便让赵祯挪不开眼睛。
“夫大宋之强,非陛下一人之功,乃各华夏万世之功也!”
这句话说的直指本心,虽然不是君王爱听的话,但确实不可争辩的事实,赵祯微微点头,确实大宋的强大不是自己一个人所造就,大宋也是继承了前朝的制度。
“然大宋中兴实乃陛下之举,开亘古未有之先河,创格物,兴兵事,促商贾,广设学校,如此乃事半功倍之事,我大宋得财,得智,得器,得天下!”
后面的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显然王韶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会被皇帝看到,这么说来这话便颇为可信,赵祯在心中难免有些沾沾自喜。
朝臣们会说实话,恭维之言也有,但都是比较正式的,而私下的时候,朝臣极少去迎合皇帝的话,甚至以骂皇帝为荣,以证明自己是一个诤臣。
当然这也是限制皇权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且大宋的朝臣都是如此,胆子大不说,还不怕死,若是君王要怪罪,那倒霉的不是臣子,而是皇帝…………
赵祯看的津津有味,王韶的这本随笔意义重大,其中有不少他的观点,若是放在朝中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但同样也让赵祯看到了他的才能。
其中最为醒目的几点几乎都附和了赵祯未来的施政方向。
尤其是在兵事上,小册子中提到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而且不难看出他对火枪的应用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战术思想上非常接近张舟,但却又有不同。
文中提到了火枪的一大杀器的利用率该大大提高,但绝不能全部放弃冷兵器,应和以前一样,配合盾,刀,长枪一起使用,但要用他们替代棘轮弩,成为军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一军的存在。
王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火枪的最大威力,同时配合军阵绞杀来犯之敌,能攻能守,无往不利也!
他和张舟的想法不同,但却更加靠谱,毕竟让大宋的军队全部换装火枪显然不可能,但部份换装却是轻而易举,费用也算不上太过高昂。
从这一点上看,王韶就比张舟考虑的更加全面,而且还能看到后勤保障的问题。
马车稍稍晃动,这说明已经抵达皇宫,赵祯合上手中的小册子,这个王韶端是有意思,这些又有一个人才可用了,朝中并不缺少武将,但却缺少有能力的名将。
目前来说狄青是一个,杨怀玉,石元孙算是同样水平,至于自己的心腹,彭七,李酒,赵力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