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学

2021-09-02 作者: 我欲乘风归

经过父亲的提醒,李赟也发现这个问题,细细算下,中枢官员是被影响最小的官员,官家可谓是早已准备好让中枢官员支持,这份谋划也太早了一点吧?

可事实上李家父子猜错了,中枢之所以受到冲击小并不是赵祯早早谋划,而是因为他对官员的任命还是以实职出发,并且虚实结合,两府官员基本如此,并没有相差很多的职衔和差遣出现。

相对与上了“贼船”的李家父子,赵祯却在宫中对自己的儿子赵旭讲解一下鲜为人知的东西,这是只有坐上君王或是储君宝座的人才能分享的学问。

宝章殿中,天家的这对父子随意的坐着,宝章殿是皇宫中颇为偏僻的小殿,但赵祯觉得这里僻静,距离东宫又不远,便把这里划给赵旭作为书房一样的小宫殿。

每日他也可以在宝章殿中和赵旭单独讲讲朝政之中的事情,这些事并非其他皇嗣能听的,也不是朝臣能讲清楚的,可以说这小小的宝章殿事实上是天家父子传承帝王智慧的地方。

赵祯抿了口茶水,让茶香在嘴中缓缓扩散后,对稍显紧张的赵旭开口问到:“父皇的改制可是在朝中掀起不少的风波,你就没有什么见地?”

赵旭皱眉想一想道:“儿臣不明白,既然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制度,为何要改变?”

赵祯笑道:“这就对了,莫要紧张,心中有什么就问什么,朕从未因你不懂而训斥你,只是担心你不懂装懂还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问。”

瞧着儿子腼腆的笑了笑,赵祯心中微微发酸,当年他还是个孩童的时候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比现在融洽的多,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大宋国事愈发的繁忙,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就变得不知不觉疏远了。

赵祯缓缓开口,声音颇为沉重:“我朝开国便面临许多问题,太祖太宗以史为鉴,为防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又因抵御辽、夏等外敌的侵扰,放止成为五代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王朝,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皇权之手段,瞧瞧现在,已然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要害正如太宗所云“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赵旭目光炯炯的望着赵祯,他知道父亲的意思,但若不是父亲所说,他还真的不是很知晓其中的意义,文臣们教导自己的时候可不会提及这些。

赵祯喝了口茶水,瞧见求知的眼神笑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毕竟咱们天家的手段这么多年来早已被外人看透,叠床架屋便是其一,当初太祖杯酒释兵权也是,至于设立三司使总掌大宋财政事实上也一样,最后都是变为帝王掌控而已。”

“平章事、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朕特命,不管本部的职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互相推诿者多不胜数!这是什么?是朝廷每年消耗大量钱财养着这批闲人。”

赵祯越说越生气,但在最后感叹一句道:“凡是有利必有弊,各级官府层次重复,叠床架屋,机构空前庞大。但是却有利于帝王直接控制用人大权,朕可以随时提拔官阶较低而有才能者担任要职,也可随时撤换无能之辈。”

赵祯说完便望着赵旭道:“也许这就是当初太祖太宗所想也说不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