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换一条路

2021-09-02 作者: 我欲乘风归

大宋的农耕土地有多少?南方不说,单单是南海诸国的产出粮食便够大宋整个国家所需,当适合稻米生长的东南亚土地遇上勤劳的华夏百姓会发生什么样的质变?

从朝臣的奏疏上赵祯就能看到,这是大宋向那还诸国移民的第十年,当初第一代的移民已经开始在那片土地上孕育了后代,甚至连他们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帮忙了。

大宋对南海诸国的统治的主要基础便是贸易,当地的官衙只是为了维持地方上的安定,至于赋税都会有专门的税务司收缴,然后派人以海运的形势向北方运输。

没办法,当地只出产粮食和水果,水果容易坏,但粮食便要容易保存一些,而这些粮食便是赋税,不过朝廷收缴的赋税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朝廷在向他们购买然后再有朝廷贩卖到内地。

这么做富裕了南海诸国的农人,他们已经开始向农场主的方向转变了,有了钱便会雇佣当地人帮他们种植,有了钱便可以购买来自大宋的商品,别小看这些南海移民,他们也是大宋购买力的体现,因为远在南海,所需要的商品便更多。

贸易便成为连接大陆与南海道的枢纽,没错,南海诸国已经消失许久,在大宋衙门入主当地之后,大宋直接把他们划归为南海道而进行统治管理,并且让当地人产生了归属感,认为自己并不是去了蛮夷之地,而是在大宋的疆土之内!

赵祯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宋,虽然这个不断成长的超级帝国弊病也有不少,但既然要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既然要向西域动手就必须找一个好时机和一个好借口,借口当然是不缺的,就冲着西域人不断对大宋商贾的劫掠和与辽人的谄媚,大宋怎么征伐都不为过。

至于时机,眼下却不是最好的时候,北京道的战事在一年前结束,但这一年的时间都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平定叛乱上,还没有妥善的经营这个地区。

尤其是北京道原本属于辽朝最繁华的地方,经济基础和经济环境相当的好,大宋若不好好建设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而海东道更是一个长远的投资,这两者便要大宋投入许多。

但还有一个前提,两道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钱财,而大宋的钱财从什么地方那?贸易中来!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互相之间都有纠缠,这便要另辟蹊径了!

于是赵祯便把自己的目光盯在了舆图上,好像并非是没有出路,大宋的南面,在彩云之南的南方……就是天竺!

是的,这个时代的天竺势力范围很广,别小看这个阿三建立起的国家,种姓制度使得天竺的贵族天生就高贵,而平民出生就贫贱,逆来顺受的他们便诞生了佛教,佛教最大的教义便是让世人贫者继续安分守己的接受贫穷,任劳任怨的把这一生过完,等待佛祖看到你的“顺从”后,来生投胎到上一等姓之中。

所以这个天竺国十分稳定,并且不断的在贵族的统治下扩大势力范围。

关闭